生命科学 医药健康 基础科学 工程技术 信息科学 资源环境 前沿交叉 政策管理
 
作者:王丹红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09-1-6 2:27:15
科学时报:像陈景润那样以数学研究为职业
 
2006年3月,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举行纪念陈景润院士逝世10周年座谈会,研究院副院长陈敏在会上说:“我们都是受陈景润,实际上是受徐迟报告文学的影响走了今天的数学之路,陈景润的数学精神和人格魅力影响了中国几代年轻人。”
 
的确如此,因为此前不久,一位名叫陈景润(以下简称小陈)的年轻人走进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攻读博士研究生。在纪念徐迟《哥德巴赫猜想》发表30年之际,《科学时报》记者走进陈景润当年工作过的研究所,采访了正在这里学习的小陈。
 
中学才了解同名前辈
 
小陈出生于1982年,是家里的独生子,现在是博士二年级学生,专业是计算数学。他说:“我爸爸姓陈,妈妈姓景,他们就给我取了这个名字,小时候不知道自己名字的意思,父母也说不出什么来。上学时,感到自己的名字比较特殊,想应该是借鉴了数学家陈景润的名字,父母至少听说过陈景润的名字,我家在农村,爸爸念过高中,在当地算是有文化的人,也许,当初他们给我取这个名字是希望我能有所成就。”
 
感到自己的名字比较特殊是在上中学时,“那时老师点名或学生活动自我介绍时,大家都会笑,我的性格比较内向,不太会与同学打交道,当时没有别的想法,只是觉得这个名字让我更容易被大家认识。”
 
小学时读科普文章,小陈知道了陈景润,中学时,《哥德巴赫猜想》中的一部分成为语文课文,他就比较了解这位数学家了。“我觉得这个人很厉害,同时也感到很奇怪,做公式推导怎么要用几麻袋的草稿纸呢?因为当时中学的许多东西都比较简单,口算、心算都比较快。”
 
小陈说:“陈景润对我的影响应该是潜移默化的,可能让我不自觉地往数学这条路上走。我开窍晚,幼儿园时,老师问问题我都不会回答,小学一年级结束,我的数学考了满分,从那时开始,我对数学有了些兴趣。” 父母对他的期望就要他读书,高中毕业后,他的路就是开始靠自己走了,“高考时,父母没有建议,许多事情他们不懂,只能自己决定自己的事情”。
 
2001年报考大学时,小陈没有特别想过要学数学,“当时我有三个选择,一是选热门专业,像电子和计算机学,二是选自己喜欢的生物和医学类,还有就是数学,因此,我就选了电子、临床医学、信息与计算科学”。拿到录取通知书后,他才发现“自己比较幸运,是信息与计算数学专业,在数学系”。
 
在大学里学高等数学后,他才渐渐发现原来数学推导确实要用很多草稿纸。刚开始还不清楚自己是否能学好数学,大概一个学期后,他发现自己还行,“就开始想以后要读研究生,做数学老师”。
 
2005年大学毕业时,小陈保送读研究生,他的毕业论文指导老师曾在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院做博士后,于是建议他到这里来做研究生。系党委书记也给了他建议,“老师觉得我到这边来学习,发展会比较好,我就听了老师的建议,到这里来了”。
 
小陈当然知道,他学习的地方就是当年陈景润工作的地方。刚到研究院时,老师让他作为新生代表发言,他说:“我觉得比较幸运,本来我不善于做这些事,但这个名字让我有机会这样做。”
 
将数学当成自己的事
 
到了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后,小陈就决定以数学为事业,“因为我觉得这个研究所就是以研究为目的的,来这里应该将数学研究当成自己的事业。”
 
记者问:“看了《哥德巴赫猜想》后,发现做数学证明要用几麻袋的草稿纸,会不会认为做数学研究很辛苦?”他说:“我不会这么想,我是觉得做数学比较有意思。当然,有时候会因为想问题想得睡不着,但我觉得这是工作的一部分,你选择了它,那你必须这样做。”
 
以数学研究为职业,担心生活会清苦吗?小陈说:“做数学一方面是兴趣,一方面是为了生活,有一份职业来养活自己和家庭,所以就觉得应该把数学当成一份职业来做。我知道做数学研究的工资不会很高,但还是可以过日子。”
 
记者问:“曾经有数学家说过,20世纪80年代,陈景润鼓励我们走了数学之路,但徐迟的文章也给社会造成一种印象:数学家是书呆子,结果我们找不到女朋友。您有这种感觉吗?”小陈说:“做数学研究时,有时在外人看来是有些呆呆的,但如果一个人真正了解你的话,就不会这么看了。我现在有女朋友了,是研究生时的同学,也是学数学的,我们之间相互鼓励。”
 
小陈现在有两位导师,一位是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数学系的鄂维南教授,一位是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数学与系统研究所的明平兵研究员。他说:“刚开始做研究时不是很上路,我的两位导师给了我许多帮助。那时对搞研究根本没什么概念,是两位导师把我一步一步领进门的。在他们的悉心指导下,我对研究的自信心一点点地积累起来了。”
 
谈到对未来工作和生活的希望,小陈说:“我的两位导师是我的榜样,我与他们的经历有相似之处,他们已经成家,他们的夫人都是学数学的,他们喜欢数学,做研究很严谨,在数学上花许多时间,他们的夫人都能理解他们,他们的生活都很幸福。我也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职业数学工作者,生活幸福。”
 
最后,他说:“希望不要因为名字相同而让大家过多关注。与数学家陈景润相比,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需要传承的是数学精神,而非名字。”
 
《科学时报》 (2009-1-6 B1 大学周刊)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读后感言:
相关新闻 一周新闻排行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