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药健康 基础科学 工程技术 信息科学 资源环境 前沿交叉 政策管理
 
作者:李侠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08-4-18 2:19:47
文化复古主义是一种伪装的时代精神 谈中华文化标志城
 
关于“中华文化标志城”的争议成为两会后最大的文化事件,这个事件已经隐约凸现当下的文化困境与时代精神的进退失据。如果不能从根源上很好地清理这些问题,如此奢华的“文化标志城”事件很可能会成为一个信号,今后以文化为噱头的项目会一窝蜂式地纷纷上马,后果实在堪忧。联想到近年来逐渐升温的各类形式大于内容的“国学热”、“汉服”、恢复“繁体字”、京剧等诸多声音,不由让人感到,一种文化复古主义暗流正在我们身边悄然兴起。这种文化复古主义是拯救当下时代精神困境的济世良方吗?笔者认为:文化复古主义是对当下时代精神的误诊,更是一种缺乏进取精神的文化寄生现象。
 
由于我们的民族没有经历过彻底的思想启蒙运动,文化复古主义已经潜移默化地成为我们思维中的一种难以治愈的痼疾,每每遇到大的时代变局,文化复辟思想马上闻风而动。回想近百年的历史,我们遭遇了数次文化复古主义的回潮,每一次都被证明它无法解决所面临的时代困境,最后被历史所放弃。改革开放的这30年是中国历史上影响最为深远的时期之一,经济体制的转轨不可避免地造成原有的意识形态与快速发展的时代的疏离与断裂。经济发展导致生活模式的多样化处于不可逆转的敞开状态,社会生活在物质层面上快速发展,而社会群体的精神需求处于严重的供给不足状况,这种不足引发整个社会处于一种集体无意识状态。在原有的意识形态无法提供更多的精神动力的形势下,输入文化复古主义的精神万金油,来弥补当下精神资源库存结构性不足的现实,就成为最有吸引力的选择,至少这种选择的运行成本比较低,阻力也最小。但这只是解决社会群体集体无意识的一种应急选择,绝不是最好的选择。毕竟文化复古主义与当代语境不匹配,它无法提供符合时代精神的思想资源,否则它也不会退出历史舞台。从学理上说,文化复古主义也不符合文化进化的要求,能够生存下来的文化才有生命力,当一种文化需要用国家权力、建筑符号来强制维持的时候,其进步性就很值得怀疑。从这个意义上说,要时刻警惕某些人把文化复古主义伪装成一种时代精神,借此消解整个社会进行文化创新的努力与尝试。误导公众对于历史解读方式的选择:向前看与向后看。毫无疑问,我们应该选择向前看。
 
看看当下的电视节目:各种帝王戏的热播、清官戏的受宠,无一不在提示我们,启蒙运动在中国还是一项远未完成的事业。把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寄托在已经僵化和没落的文化上,而不是一种制度创新,已然说明了当下的文化困境。每一个时代都应该有自己的时代精神,那么我们的时代精神是什么呢?至少时代精神应该反映它所处时代的根本问题,从这个角度说,对时代精神的追求就演变为对时代根本问题的正确诊断。如果一味地复古,只能说明我们的思想还生活在蒙昧的古代,我们对于人类的文化进步是没有贡献的,我们的后人还将复谁的古呢?我们不希望自己的时代是历史上可以忽略的时代,一个进步的开放的法制社会需要大量的理性公民而不是奴性的臣民。我们有理由追问:文化复古主义能否安抚一个处于失范边缘的社会呢?
 
因此,我们必须打破这种思想寄生现象,勇于进行思想的创新,改革开放的30年已经充分证明,只有物质的进步是不够的,还需要有时代精神的同步建构,否则物质的进步无法持续。如果说90年前的五四先辈们在抗击文化复古主义的战斗中亮出的旗帜上写满了两个词:“科学”与“民主”,那么我们今天的任务就是在这面旗帜上再加上第三个词语:“创新”。近百年来的实践证明,我们只完成了科学的启蒙,而民主的启蒙刚刚开始,接下来需要做的就是完成五四没有完成的任务,推进民主的启蒙与对创新的追求,这就是我们时代精神的主要内涵。文化复古主义不是我们要寻找的“圣杯”,它是对我们时代精神的严重误诊,是一种伪装的时代精神,在这种误诊下,我们无法真正走出封建主义的阴影,因此,当下的最要紧的任务就是重建我们的时代精神,而要达到这个目的,我们每个人在内心深处都应该牢记康德的那句启蒙誓言:大胆地运用你的理智!毕竟思想造就了人类的全部尊严。因此,努力思考就是时代精神的最基本要求和美德。
 
(作者为中南大学教授)
 
更多阅读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相关新闻 一周新闻排行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