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名校校长书记大换岗渐成高潮。对此,教育部新闻发言人回应称,重点大学党政领导职务调整,有的因为年龄原因正常退休,有的则是工作需要进行轮岗。(11月8日《成都商报》)
我注意到,此次轮岗的几位校长的校长任期平均为6年,这对于一名普通官员来说,在一个岗位上工作六七年时间,已经不算短了。根据我国干部交流轮岗制度,有的地方甚至明确规定在一个岗位上工作满五年必须进行轮岗,据说这既有利于防腐反腐,又可促进干部正常流动,还可锻炼干部,激励干部开拓创新。但是,对于一所大学的校长来说,这却并不一定符合工作需要。
在美国,研究型大学的校长任期平均为12.2年。而哈佛大学校长平均任期22年,其中化学家埃利奥特35岁当选哈佛大学校长,任期长达40年,在20世纪100年中,哈佛大学只有7任校长。
校长长期任期制被认为是一些世界一流大学之所以成就为一流的重要原因。研究者认为,较长的校长任期,既有利于校长规划长远的办学策略,减少急功近利行为,这与大学教育不能追求短期效益,大学教育和大学文化需要积淀,形成自己独特的办学风格是一致的;同时,对于校长本身来说,会把做好校长,当作为自己的职业发展理想,有利于成就为教育家。
我国高校校长的短任期,一定程度上催生了大学的急功近利,不少学校领导为了在短期中获得突出的政绩,大搞校园建设、形象工程,强调规模发展,甚至竭泽而渔,破坏了学校的传统和文化,大学校园里充满功利和浮躁的情绪。而造成短任期的原因,具体包括两方面。一是校长本人对校长岗位的认识,不是将其作为实现教育家理想的舞台,而是作为官场发展的驿站,因为对于我国高校来说,有不同的行政级别,从高职高专的"副厅"到一般本科的"正厅 "再到985高校的"副部级"不等;二是政府管理部门,对校长岗位的定位,不是将其职业化,积极推进按校长任职标准进行民主遴选,而是将其官员化,作为一级干部进行任命、管理,并打通官、学、商的界限,对校长岗位按行政级别高低进行任命,一个在国家部委或地方政府部门工作,从来没有教育管理经验的官员,也可任命为大学领导。
因此,所谓“因工作需要”,其实可以理解为干部管理的需要、校长自身发展(级别提高)的需要,以及某些官员解决行政级别的需要,却没有考虑到大学发展的需要。从大学发展需要出发,我国高校有必要取消行政级别,推行校长职业化,并建立校长公开遴选机制,引导校长有教育家的理想、情怀和作为,而不是成为一个官员。如果校长完全官员化,大学将很难不成为一个官场,不用说大学将缺乏个性,难以培养一流人才、创造一流成果,就连有没有真正的大学精神都让人产生怀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