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药健康 基础科学 工程技术 信息科学 资源环境 前沿交叉 政策管理
 
作者:陆琦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08-10-31 3:2:48
王毅:替代能源,能源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王毅 1962年10月生,198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曾分别在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中科院国情研究中心从事国情分析、资源环境政策和发展战略研究。现为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中科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组长、首席科学家,中科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科学院自然与社会交叉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常务理事、环境经济专委会常务委员,并曾任多家国际组织和基金会的项目咨询顾问。研究领域包括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公共政策及发展战略研究,特别是资源、环境、能源与气候变化、流域综合管理等方面的政策分析。曾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1997年);第四届中国青年科技奖(1994年);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优秀成果二等奖(1990年)。
 
随着金融风暴的继续,国际原油价格不断下跌。但是这丝毫没有减轻人们对化石能源面临枯竭的担心,如何实现替代能源的供应,是各国经济发展中的紧要课题。尤其对于中国这样一个能源消费大国而言,开发利用替代能源是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着眼于长远发展,发展替代能源特别是可再生能源,是保障能源安全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重大战略举措。”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研究员王毅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战略性地关注可再生能源
 
从全球来讲,化石能源越来越少,逐渐枯竭;同时化石能源使用导致温室效应等诸多环境问题。“能源战略向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转移是一个战略方向。”王毅认为:“能源结构的转变需要一个较长的周期,尽管在短期内,可再生能源发挥的作用有限,但从长期来看,向可持续能源体系转变是我们必须作出的战略选择。”
 
产生能源转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能源环境问题。我国正面临越来越严峻由于能源使用所带来的环境问题。化石能源的开发利用不仅产生空气污染和生态破坏,而且所产生的二氧化碳还可能加剧气候变暖。作为能源消费和温室气体排放大国,我国面临的国际压力与日俱增。因此,王毅指出,除了节约能源、提高能效外,我国还必须加快开发清洁的替代能源,尤其是战略性地提高可再生能源的消费比重,向“低碳富氢”的方向发展。
 
我国的能源战略发展方向已经非常明确。副总理曾培炎曾指出,发展替代能源要按照以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以优势能源替代稀缺能源、以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的思路,逐步提高替代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
 
在发展替代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方面,我国已经开展了很多工作,颁布《可再生能源法》,制定可再生能源中长期规划,发布可再生能源优惠政策,加强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等等。但是,我国在这一领域仍有不少制度和政策障碍没有解决,开发的力度还显不足。王毅说:“这一方面是因为在现阶段,中国对传统能源和高能量密度能源的依赖度依然较高;另一方面,一些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还存在成本高、布局分散、技术尚不成熟等问题。无论如何,这都不能影响我们走向可持续能源体系的战略转移。”
 
中国作为一个优质能源资源供应不足的发展中人口大国,走能源多元化的道路同样是重要选择。王毅指出:“其中应该战略性地关注可再生能源的投资、研发、应用,重点推进与长远布局相结合,为未来大规模地转向可再生能源奠定基础。”
 
多元化发展
 
我国的能源结构以煤为主,石油、天然气占的比重相对较小。从我国的生产能力来讲,在未来可以预见的时期内,石油、天然气的比重大幅提高的可能性不太大,石油消费的增加将更多依赖进口。对此,王毅指出:“如何使能源多元化是中国面临的一个紧迫问题,这包括能源品种的多元化、能源来源的多元化以及可再生能源开发的多元化。”
 
具体来说,中国的能源多元化需要明确的战略,并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实施的时间表。“在近期,应把节能和煤炭的清洁利用作为重点,不断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加快新能源、可再生能源、低碳和固碳技术的研发;在中期要大幅提高可再生能源的比重,推进氢燃料电池等新能源技术以及碳收集与埋存技术的应用;更长远看,建立以可再生能源、洁净煤、先进核能等为主体的可持续能源体系。”王毅说。
 
可再生能源有较多的选择,包括水电、生物质能、风能、太阳能等。在众多的替代能源里,谁能够成为未来能源的领衔主演呢?
 
王毅的观点很明确——不可能寄希望于某一种能源来解决中国未来的能源安全问题。
 
王毅认为,就目前来看,在可再生资源中,最有前景的是水能和风能。我国的水电开发技术及装备制造技术相对成熟。在开发过程中,注意按照流域综合管理的思想作好水电开发尤其是小水电的规划,考虑生态用水和生态调度等相关问题,未来的水电将会在我国电力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
 
此外,王毅指出,风能的技术也比较成熟,在优惠政策支持下具有一定的价格竞争力,并会在未来的可再生能源中占有相当的比重。
 
近几年来,从东南沿海到北方内陆,一座座风力发电厂拔地而起。中国风能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截止到2007年底,全国已累计建成100多个风电场,分布在22个省(市、自治区),在前一年16个省的基础上增加了河南、湖北、湖南等省,并出现了一些新的风电大省和大开发商。我国可开发的风能陆上加海上的总量约有7亿~12亿千瓦,潜力巨大。
 
生物质能虽然在商业化利用方面还有一定距离,但在我国广大农村一直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王毅说:“受到粮食安全、成本、技术等因素的影响,生物质能在中国的发展受到一定限制。但沼气的综合开发具有十分广阔的前景,把沼气生产、生活等功能相结合的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在很多农村地区得到了良好的应用,在新一轮的农村改革和发展中应该重点推广。”
 
而对于生物液体燃料问题,王毅的态度相对谨慎,他认为虽然中国目前不存在影响粮食安全的重大隐患,但传统的生物燃料技术并不具备竞争优势,大规模推广前景也不乐观。因此,需要对新一代的生物燃料技术进行充分而审慎的评估,并通过试点取得经验,探讨在一些地区推广的可能性,特别是在一些适宜地区种植能源植物并规模开发的可行性。
 
我国在太阳能热利用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成绩。王毅表示,尽管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主要的太阳能电池生产国,但在国内利用和商业化方面还有一定的距离,成本相对较高,需要进一步加强研发、不断降低成本,做好太阳能技术的战略储备。
 
核能尽管在稳定的电力供应和减排二氧化碳方面具有优势,但也存在很多问题,如成本较高、建设周期长、核废料处理尚无很好的办法等。王毅认为:“我们在核电发展方面应该有更明确的发展战略和技术选择方向,在统一堆型、标准化、监管等方面做细致的工作,并充分考虑核废料处理及相关风险问题,加快研发先进核能技术,使核电真正成为新能源中的重要力量。”
 
中国是大国,无论哪种单一能源都不能单独解决中国的能源问题,所以必须发展各种替代能源。王毅指出:“发展一种能源不能光看到它的好处,更应该考虑它存在的问题,如何发挥优势、避免劣势,作好技术经济评估。为了保证国家长期的能源安全,要有多元化的发展战略,在时间空间上做好布局;而对于近、中、长期的能源技术发展方向,又要目标明确、突出重点,提高有限资金的使用效率。”
 
政府和企业合作
 
为了促进替代能源的发展,从国家层面,我们已经有了一系列的制度安排和优惠政策,尤其是对发展可再生能源给予倾斜。
 
与此同时,王毅指出,从目前看力度还不够,许多具体问题上突破有限,在实践中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需要我们在试点、示范的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调整政策,为今后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占有更重要的比重和作用,铺垫更好的制度和政策基础。
 
王毅认为,发展替代能源,首先要把规划做好,做到分地区、渐进、有序地开发可再生能源,并把节能、环保、扶贫、应对气候变化等政策目标综合考虑,使规划真正落到实处。
 
其次,要对政策进行评估。出台一个法规、政策并不难,关键是要对政策作一个比较好的评估。“特别是对于已经采取的可再生能源的政策进行评估,哪些有效、哪些还存在问题,通过调研、试点指出未来的调整方向。”
 
再次,开展研发。过去比较重视基础研究和完全自主创新,今后,应该把能源研发建立在开放创新的基础上,在研发、推广、商业化的各个环节都开展广泛的研发合作,并加强国家对商业化前的工业化试验的投入力度。
 
目前,我国可再生能源开发领域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在对技术、资金、市场都缺少充分分析的基础上,已经和计划进行大规模投入和快速产业化,其结果往往是事半功倍。比如生物燃料生产,企业对技术把握不准,在产业化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硬性推进,就会白白浪费投资。不顾资源、环境、市场等约束条件,企业大量投入去搞煤变油、煤化工、生物质能,还可能产生新的问题。
 
王毅强调:“在可再生能源领域,应该建立政府和企业的合作伙伴关系。一方面,出台政策鼓励私人投资;另一方面,国家投资引导产业发展,并分担一定的开发风险。国家应该给可再生能源的研发和应用提供一个公平、透明的制度和政策环境,降低和分担企业的投资风险,培育产业发展,争取一个双赢的格局和可持续的能源未来。”
 
《科学时报》 (2008-10-31 A3 北京论坛)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读后感言:
相关新闻 一周新闻排行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