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武夷山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8/3/23 10:07:18
选择字号:
坚持理性质疑反对人身批判

 

■武夷山

【关键是“理性”二字,我们一定要抵制搞人身批判的冲动,只专注于科学证据。】

《美国科学家》杂志2018年3—4月号发表DAVID B. ALLISON,GREGORY PAVELA和IVAN ORANSKY合写的文章,Reasonable Versus Unreasonable Doubt(《理性质疑与非理性质疑》)。

质疑的展开和演化过程往往可分为四个阶段,四种类型:理性质疑;不正当地选择一种质疑立场;对前述不当选择的谴责;对理性质疑者的谴责。前三者较为人熟知,最后一种迄今讨论较少。

首先是理性的、合理的质疑。质疑对于知识进步的价值是人所共知的。例如,正是对别人所做实验的严格性和证据力的质疑,才导致法国科学家路易·巴斯德推翻了微生物自然发生说。

第二种情况,有人不正当地选择一种质疑立场。质疑可能被滥用到不合适的地步,连一些不容置疑的东西都要质疑。例如,有人居然不承认地球有45亿年的历史,只承认地球历史有6000年;有人质疑物种进化;有人不承认吸烟会增加罹患肺癌的风险;有人质疑,至少部分地由于人类活动,全球气候总体上正在变暖,等等。

第三种情况,是对非理性质疑的正当谴责。这种谴责总体上说是有利于科学事业,也有利于社会的。不过,谴责者经常搞人身批判,将非理性质疑者说成是“无视事实者”、某某利益集团的“托”、不正常的“边缘人”,等等。这种扣帽子的做法也许是有效的论辩工具,但从长期来看并非好事,因为你的手法和你的谴责对象的手法如出一辙,你把自己降低到他们那个层次去了。

最后,一个周期又转回来了。有些人不适当地选择了其他人用以谴责非理性质疑的手法,开始从根本上谴责理性质疑本身。比如,秉持某些特定政治观点的人也许声称一些质疑是没有道理的,而其实那些质疑是很有道理的。有一种所谓高德温法则(Godwin’s Law)的说法,意思是:“在互联网论坛上的辩论旷日持久的情况下,某人将观点的对立方类比为希特勒的概率将接近100%。”连理性质疑都成为谴责对象,相当于高德温法则在科学界的翻版。这种对理性质疑的质疑和否定若得势,科学家就可能不愿意去核实自己或其他人科研成果的可重复性,那对科学事业是非常不利的。

科学怀疑应延伸到科学家自身的工作致。有时候,科学家的这种自我规制可能导最痛苦的结果——撤稿。发现错误后主动撤稿的行为应该受到赞扬,但是,撤稿现象可能成为另一些人的武器。他们借此声称,所有科研工作都有深刻的缺陷。一个科学家出于科学的严谨性主动撤稿,有可能使自己所在的整个研究领域都受到怀疑。

我们如何做到既谴责非理性的质疑,也谴责那些对表达了理性怀疑的科学家大加挞伐的行为呢?关键是“理性”二字,我们一定要抵制搞人身批判的冲动,只专注于科学证据。如果证据是全面的、可重复的、前后一致的,那么,拿出证据就足够了。

如果公众和一些科学家不尊重知识,不尊重重复性很好的研究结果,我们可能就会觉得,这种非理性的质疑简直就是公然罔顾事实,简直是不可理喻。但即便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也不应该将质疑自身看作罪恶。美国加州大学欧文分校James Weatherall及其同事最近在ArXiv预印本文库发表的一篇研究论文指出,人身批判式论证对思维模式的影响甚大,这种论证方式与基于对经验证据的批评之论证方式同等程度地影响着思维模式。所以,自觉抵制人身批判是不容易的。有时候,科研人员会觉得,为了自己信仰的崇高科学事业,考虑到人身批判有较好的效果,那就搞人身批判吧。如果这样,对立面肯定会加倍地“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最终还是对科学事业不利。

19世纪的法国科学巨人亨利·庞加莱说过:“怀疑一切和相信一切是两桩同等方便的解决方案,因为二者都是让我们不动脑筋。”在中国,以上四类质疑行为也是广泛存在的。要想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我们就应该让越来越多的人养成理性质疑的习惯,而坚决拒斥人身批判。

《中国科学报》 (2018-03-23 第7版 作品)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中国天眼揭秘宇宙“随机烟花”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