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钟科平 来源:科学网 www.sciencenet.cn 发布时间:2016/9/11 15:19:24
选择字号:
时评:补基础研究短板 让创新清泉长流

 

钟科平

补好基础研究短板。加大长期稳定支持力度,到2020年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5%,组建国家实验室和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等高水平创新平台,充分发挥科研院所和高校主力军作用,调动企业和社会力量积极性,增强原始创新能力。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九大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木桶定律”说,一个水桶里能装多少水,取决于它最短的那块木板。这个道理在创新领域也一样适用。创新驱动,核心是科技创新,而我国与世界发达国家存在的差距,很大程度上正是由于科技创新之余经济社会发展的驱动力还不够强大。而这其中,基础研究的能力薄弱,又显得尤为突出。

古代中国曾是科技大国,为世界贡献了诸多知识和技术,但近现代以来,由于历史的原因,西方各国轮番成为世界科学中心,但我国却屡次与科技革命失之交臂,错失发展机遇,在科技尤其是基础研究领域渐渐落后于西方国家。

美国农业部的一项预测显示,到2030年,中国的GDP将与美国不相上下;而世界上大多数人们也开始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中国终将赶超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

如果预言成真,届时中国的科技实力能否衬得上“世界第一”的称号?彼时的中国,能否在基础研究领域不断取得“教科书级”的重大突破,并由此引领下一次产业革命的浪潮?

现实依然十分严峻。2016年春节,美国发现引力波的爆炸性消息让中国科技界再度陷入沉思:为什么这次又是别人先行一步?

当下的中国,经济实力似乎已比较雄厚,但靠“模仿跟踪”,靠“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靠“拿来主义”,甚至靠“山寨”维持的经济高增长还能维持多久?

一连串的问号,让党和国家,让整个科技界意识到:没有源头活水,就不可能有清泉长流。而基础研究正是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头活水”,只有打下深厚的基础理论根基,才有可能打通由科学革命引发技术革命,最终引发产业革命的通路。而中国的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也才有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

建国之初,刚刚从战争废墟中站起来的新中国,经济底子很薄弱,科研经费更是十分紧张,能够做到“拆了东墙补西墙”已实属不易,因此主要采取国家需求导向的策略,什么需求最为紧迫,就优先发展什么。这样的科技发展方式固然带来了诸如“两弹一星”、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等震惊世界的重大成果,但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预料不到的问题。

然而,基础研究与技术创新有着本质的区别,它需要长期的积累,需要一代甚至几代人的持续努力,需要一砖一瓦地建设一个学科,这些都离不开国家长期、持续、稳定的投入。

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中国开始全面推进科技创新,尤其是加快发展基础研究。目前,我国基础研究投入仅占全社会研发投入5%左右,仅相当于国外水平的一半左右。因此,在将研发总投入这块“蛋糕”不断做大的前提下,还应根据实际情况向基础研究适当倾斜,让更多研究“僧”有“粥”可分,充分发挥科研院所和高校作为基础研究主力军的作用,有效调动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基础研究的积极性。

而在另一个维度上,国家创新基础能力建设也同样需要重视。国家实验室、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等高水平创新平台,目前已经成为世界主要科技发达国家抢占科技、乃至经济和国家安全制高点的重要载体。

国家实验室具有体量大、学科交叉融合、综合集成等不可比拟的优势,能够更好地瞄准国家目标和战略需求,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开展基础研究,不断取得重大突破。因此,相关部门应加紧对国家实验室进行研究、设计和论证,加紧在一些重大领域布局、建设国家实验室,依托这样的综合性大型研究基地开展科技创新工作,从根本上提升中国的原始创新能力,让中国梦在这里“加速”,实现中国科技从“跟随”到“并行”,再到“领跑”的伟大蜕变。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