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芸 张林 张文静 来源:科学网 www.sciencenet.cn 发布时间:2015/4/2 15:49:01
选择字号:
施一公等谈崔卢转基因之争:需要理性的舆论环境

 

■本报记者 李芸 张林 张文静

崔永元复旦演讲引发的热议,更像是针对转基因科学传播的一场讨论,而不是争议转基因技术本身。确实如此,一直以来,围绕转基因的争论,更多的已不在于技术本身,而是针对科学传播中存在的问题。

转基因科学传播中是否存在“傲慢与偏见”?主流科学家与社科领域学者,或许会有不同的看法。但此次争论或将成为国内转基因科普方面的标志性事件,有助于扭转目前国内在转基因方面的无谓争论,并为科学研究营造正常的外部环境。

欧阳自远(中科院院士、中国月球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

多年来,我一直在呼吁我国要从观念和制度上真正开始重视科普。

现在我国的科普状态是口头上喊得响亮,但实际成效却非常小。原因首先是我们还没有充分认识到科学传播对于民族未来发展的重大意义、对提高公众科学素质的重要性。在科技界,科普往往被看作在科研上没前途的人才去做的,在一些有成就的科学家看来,科普是小儿科,做了丢人。

要改变国内科普的现状,首先要从观念上扭转。我们所做的科研工程,到底有什么意义,在科学技术上能带来什么进步,必须向公众交代清楚,而不只是公布圆满成功就结束了。我们花的钱是老百姓的,研究成果也必须要让公众知道,也只有这样他们才会继续支持。所以月球探测,我坚持一定要培养一支科普队伍,把科研成果向公众传播。

除了观念的改变外,制度上的改进也是必须的。能不能规定每个研究项目都要拿出一部分经费来做科普?对于这个问题,我已经呼吁了十多年了。

科普的内容也应该有针对性。比如,我觉得现在有两大类问题就严重缺乏科普,一类是国家的重大方针决策需要科普来充实,另一类就是全国争论的焦点问题,比如转基因、雾霾等,现在都还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对于这些问题,应该积极面对公众,科学家组织起来把问题弄清楚,然后对公众解释明白,这样才能正确地引导公众。

施一公(中科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

我一直很佩服小崔的公益心,很高兴看到他最近关于回归理性讨论的呼吁。

转基因研究是严肃的科学问题,其研发应当由专业的科学家进行评价。不仅是转基因研究,生命科学研究的各个方面都有严格的程序与伦理规范要求。

民众关注转基因粮食是好事,正好借此机会就转基因等一系列科学问题进行科普,但前提是需要一个健康理性的舆论环境。

科学家当然有责任向民众普及科学知识,但是,一方面确实不是每一位科学家都擅长科学普及工作,这是包括我在内的许多科学家需要提高的能力;但另一方面,更好的解决方案,也许是培养出一批善于在科学家与民众之间搭建沟通桥梁的专业的科学普及、科技类新闻工作者。

刘兵(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科技与社会研究所教授)

崔永元说科学问题不可能和程序、伦理的问题分开,尤其是当它离开实验室走向社会、和公众使用发生密切联系的时候。我认同他的说法。

从科学传播角度来看,为什么转基因的科学传播投入很大,却很不成功?部分原因就在于某些专业人士傲慢的态度。

这场争论也反映出,公众的要求是超出科学家日常的专业训练的。科学家作为转基因研究的主角,他们更应该承担起对这个社会责任。

当然不仅科学家有缺失,整个社会对科学技术本身的理解、对科学技术给社会带来的问题、对伦理问题严肃的系统的理性的准备都不够。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