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咏梅 铁铮 来源:中国教育报 发布时间:2012-6-23 11:06:00
选择字号:
追忆“梅痴”院士陈俊愉:能把男学生说哭的严师
 
国花不评,死不瞑目
 
有个组委会为了“补缺”,擅自印上“中国国花——牡丹(暂定)”。为此,陈俊愉专门跑去和他们争辩。可是最终他也没看到国花的确立。
 
“世界上已有100多个国家确立了国花,中国是唯一没有确定国花的大国,对以花为生、爱国如命的陈先生来说,是一件十分令人尴尬和没脸面的事。”陈俊愉的大弟子、北京林业大学副校长张启翔说。
 
在陈俊愉看来,国人的花卉科普知识太差了。诗人说“梅花欢喜漫天雪”,但事实上,梅花不喜漫天雪,当气温在0℃到2℃时,梅花虽能发芽,却处于忍耐状态;当冰雪停止了,天气暖和了,梅花才能继续发育开放。更别说国人把四季连续开花的月季当作只能一季开花的玫瑰、把悬铃木当作法国梧桐等谬误了。
 
一位业内领导看到他在侍弄梅花,热情地打招呼道:“这桃花开得多好啊!”夸得陈俊愉心里直发冷!
 
“国花是一个国家的名片”,早在1982年,陈俊愉就撰文说,“每个国家的国花各有特色,分别具有独特的观赏效果和经济价值,大都栽培历史悠久,和人民的生产、生活、文学、艺术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世界各国多数都有国花。”
 
许多世界名花,如梅、牡丹、兰、荷、菊、月季、玉兰、杜鹃、山茶、百合等,原产地都是中国。陈俊愉提出选梅花为国花有十大理由:我国特产,分布广,十几个省均有野生;坚忍不拔,傲雪而开,早春独步;有近三千年的栽培史,自诗经以降两千多年来,文人志士歌咏不绝;外国只有极少数国家栽培,也是从我国传去;鉴于梅花原来就曾被定为国花,理应重申前议,不割断历史,等等。海峡两岸认同国花有利于促进祖国统一。
 
1988年,受邓小平“一国两制”的启发,陈俊愉主动将“一国一花”的想法修正为“一国两花”,建议将梅花、牡丹确定为“双国花”。梅花耐寒迎雪、坚贞不屈的风骨及“一树独先天下春”的先行开拓者的风范,象征中华民族的精神文明;牡丹则雍容华贵,国色天香,代表繁荣富强的物质文明。而且,“双国花”在世界各国普遍存在,日本以菊花和樱花为“双国花”,墨西哥以仙人掌和大丽花为“双国花”。
 
1999年,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组委会印了一本各国国花宣传画册。中国的国花未定,而组委会为了“补缺”,擅自印上“中国国花——牡丹(暂定)”。为此,陈俊愉专门跑去和他们争辩。
 
2001年,APEC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上海举行。一名记者报道现场时说,演出的舞台设计以中国国花牡丹为主体。看到这一报道后,陈俊愉马上写信抗议:“你错了,国花至今尚无定论!”
 
2006年4月,在北京植物园与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会晤时,陈俊愉兴致勃勃地聊起了国花问题。连战对他提出的“一国两花”主张深表赞同,希望共同促进国花评选的圆满解决。
 
为了国花,陈俊愉利用中国工程院开会的机会,组织两院院士在倡议书上签字,目前倡议书上已经有了吴良镛、王文采、袁隆平、卢良恕等各个领域103位院士的签名。
 
为了国花,年过九旬的陈俊愉开了博客,上面只有一篇文章《关于中国国花》。就像他在很多次讲座里一再强调的,评国花的意义在于普及花卉知识、推动花卉产业,避免再次出现让人痛心的现象:新西兰从中国引进猕猴桃,然后培育出优质品种,反过来挣我们的钱;中国有十几种郁金香的野生种,却要高价向荷兰买二三流的种球,拿着金饭碗讨饭。
 
为了国花,陈俊愉参与组织了多次“我为国花投一票”大型公益宣传活动,大年初二还去北京植物园当科普讲解的志愿者……
 
曾有人问陈俊愉这么做图什么?“很简单,爱国主义。”陈俊愉言简意赅地回答。去世前不久,他还对学生说,我虽然已经声嘶力竭,但力气还没使够,我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争取早日促进国花评选的合理解决。
 
陈俊愉最终还是没有看到国花的确立,但经过多年来激烈的争议,如今园艺花卉界已经逐步达成共识:一国多花不便记忆,单一国花代表性不强,“双国花”比较适宜。这大约可以给他一丝欣慰。
 
能把男学生说哭的严师
 
他给学生写推荐信,从不用别人拟好的稿子;对学生的毕业论文重质不重量,超过两万字的论文他不收。
 
陈俊愉当了一辈子大学老师,是中国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学科的开创者和带头人,园林植物专业第一位博士生导师,半个多世纪以来培养了25位博士、31位硕士,本科生难计其数。许多学生已成为我国园林事业的中坚力量。
 
人们习惯称他为“梅花院士”,其实作为花卉界唯一的院士,陈俊愉在金花茶、地被菊、月季等花卉方面的贡献大大超过了对梅花一个品种的研究。比如,培育黄色、重瓣、大花的山茶花是世界山茶育种领域的难题。他带领组织研究人员进行金花茶杂交育种试验、杂交授粉试验,费劲周折将广西十万大山中20多个品种的500多棵金花茶大树移植成功,建立了举世无双的金花茶基金库,攻克了繁殖技术大关,培育出12个金花茶新品种。这项成果先后获得了林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作为我国园林教育的开创者、带头人,陈俊愉不仅在科研上累结硕果,课堂上的风采也给北林学子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讲课极为严谨,没有一次讲课之前是不备课的。他随时注意吸收国内外园林花卉研究的最新成果,旁征博引,丰富生动。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副院长刘尧还记得,有一年请陈俊愉来参加本科生的开学典礼,年过八旬的陈俊愉没有讲稿,就一页提纲,关于“仁、义、礼、智、信、德、智、体、美、劳”10个字,足足讲了4个小时,给新生们讲了一堂令他们终身难忘的入学教育课。“老先生特认真,一直站着讲,声如洪钟,循循善诱,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刘尧说。
 
陈俊愉的外孙女陈瑞丹,从小在他身边长大,耳濡目染,也学了园林专业,现在是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副教授。她说陈先生开朗、风趣、热情,对学生既爱又严,学生们经常来家里要求吃师母烧的红烧肉,有时还把老师珍藏多年的茅台酒找出来一饮而尽,但是在做学问上一旦触及底线,陈先生便非常严厉,不留情面,能把男学生都说哭。“有一年有个学生忙着卖圣诞树,好久没有露面,陈先生非常生气,把他找来狠狠训了一通,要他退学,直到他哭着认错才罢休。”陈瑞丹说,学园林的有个特殊性,做实验必须顺应植物生长发育的时令,耽误一时,就有可能耽误一年。陈俊愉不仅担心他完不成实验,不能按时毕业,更不允许这种不认真、不扎实的学风。
 
陈瑞丹说,外公给学生写推荐信或者序言,从来不用别人拟好的稿子,总是自己把作品全部看一遍才动笔。
 
《中国园林》杂志的副主编金荷仙也是陈俊愉的学生,她记得陈先生经常问他们:你做到千方百计、务求必胜了吗?这种做人、做学问的态度,对她的影响是一生的。
 
园林学院的人都知道陈俊愉对研究生的要求很高:要理论联系实际,动手能力要强,栽培繁殖技术要过关;认识的观赏植物要多,要经得起考;毕业论文重质不重量,超过两万字的论文他连收都不收。
 
陈瑞丹听陈俊愉说过一件趣事,一次一个学生拿来一根揪光了叶子和花的植物茎来考陈俊愉,一般辨识植物要求有花有叶有果,看来这个学生就是想给老师出个难题。但是陈俊愉一看那根茎是四棱的,就认出了是迎春,“这下子他们可服了。”
 
他留下的愿望和遗憾
 
有一次在人民大会堂开会,陈俊愉看到摆放的大部分是洋花洋草,梅兰竹菊却很少,回来极为伤感。
 
学生们都记得,陈先生常说,我们中国的花卉栽培,同外国的花卉园艺走的是两条路。中国是“花文化”带动了花的事业,外国是花的引种带动了花的栽培,然后变成了一个出口赚钱的产业,比如,荷兰就是靠郁金香吃饭。我们要发挥“花文化”的长处,让花陶冶性情,同外国的园艺疗法结合起来,赋予科学的分析和数据。
 
前几年在电视台做院士访谈节目时,陈俊愉还说,如果能“再倒回去20年,我要建立一门学问,花卉欣赏学。国外叫做园艺疗法,即用种菜、种花和果子来治病,我原来并不知道有这么一个学科,我要搞花卉欣赏疗法,在欣赏中治病。”节目中,陈俊愉幽默地说,今天早上我来这之前先去欣赏了一下我种的喇叭花,开了两朵大的,非常漂亮,欣赏了半天,真是心花怒放,“我忘了请大夫来看看,看花前和看花后我的脉搏有什么变化”。
 
陈俊愉一生值得骄傲的事情很多,但留下的遗憾也很多,其中之一就是中国野生资源的生物多样性和栽培应用的少样性。北京常用的花草树木只有400种,而巴黎、华盛顿、新加坡、加尔各答、东京常用的足有2000到3000种。陈瑞丹说,“有一次中国工程院在人民大会堂开会,陈先生看到摆放的大部分是洋花洋草,如非洲菊、一品红等,而中国自己的东西,特别是传统的花卉,梅兰竹菊却越来越少,回来就常伤感地说,中国这个园林的母亲老了,‘子女’在全世界都大放异彩,而我们自己的东西呢?”
 
小传
 
1917年9月,陈俊愉出生于天津。
 
1940年,金陵大学毕业后留校担任园艺系助教。
 
1950年,毕业于丹麦哥本哈根皇家农业大学,获荣誉级科学硕士。同年回国。
 
1969年,被下放到云南,直至1979年恢复正常工作。
 
1989年,主编的《中国梅花品种图志》问世,这是中国也是世界上第一部全面系统介绍中国梅花的专著。
 
1990年,主持的“金花茶基因库建立和繁殖技术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及林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1991年,主持的“中国梅花品种的研究——《中国梅花品种图志》”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同年,成为国务院首批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
 
1996年,出版《中国梅花》,系统完成了中国梅花品种的研究。
 
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1998年11月,被国际园艺学会授权为梅品种国际登录权威,成为获此资格的第一位中国专家。
 
2011年,荣获中国观赏园艺终身成就奖、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终身成就奖。
 
2012年,荣获中国梅花蜡梅终身成就奖。
 
记者手记
 
铁骨冰心一树梅
  
采访陈院士事迹的这些天,记者满眼是梅树,处处闻梅香,仿佛陈先生就化身成了一树铁骨冰心的老梅,“以韵胜、以格高,浑身充满坚韧奋斗、不屈不挠的精神,而又苍劲似铁、明丽如霞、芳馨若兰”。
 
书房名为“梅菊斋”,花瓶中老梅枝丫疏朗,画框中新梅绽放,果盘里梅果飘香,陈先生照片也多以梅为伴。墙上挂了两幅字,一为“不忮不求”,语出《诗经》,不嫉妒、不贪求之意;二为“大度豁达,宽容开朗”。回溯“梅花院士”近一个世纪的人生旅程,最清晰可感的,是陈先生身上的那种梅花的精神。
 
“一为艰苦奋斗,不移其志,孤芳自赏;一为不畏强暴,不屈不挠,铁骨冰心”。
 
这,与其说是一位花卉专家对梅花精神的解读,不如说是一位学贯中西的智者对自己人生境界的总结。
 
因为梅花精神,陈先生希望人生能“像我名字‘俊愉’一样,既潇洒又愉快,少考虑甚至不计较个人名利得失”。
 
因为梅花精神,“文革”中,一位造反派用尽手段批斗他,理阴阳头、拳打脚踢、戴高帽游街、吊拇指严刑拷打……而他却雅量待人,平反后积极帮助那人申请教授职称,写介绍信、收集材料,令那人感动不已。
 
因为梅花精神,在长达15年被中断科研工作的痛苦中,陈先生像梅花在酷寒时停止发育开放,默默忍耐,等待冰雪停止,春天来临,忍耐期一过就迸发出灿烂的光华。
 
因为梅花精神,陈先生老当益壮,很多成果都是80岁甚至90岁以后创造的,直到去世前还在工作。
 
95岁的陈先生走了,两本即将付印的英文版著作静静地放在他的书桌上。其中一本是《菊花起源》,从陈先生遒劲的笔迹中,仿佛可以听到陈先生洪亮的声音:有人说菊花起源于日本,这不是胡说吗?我要写一本书驳斥他们……
 
更多阅读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上一页 1 2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中国天眼揭秘宇宙“随机烟花”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