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记者从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获悉,该院教授杜庆锋团队联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吴静团队首次基于中国大规模人群数据研究发现,糖尿病共病高血压会显著提升老年人认知障碍的发生风险。其中,共病十年以上的患者痴呆风险激增73%,不过规范药物治疗可明显降低此类风险。相关成果发表于《阿尔茨海默病研究与治疗》。
在国家重点研究计划等项目的资助下,研究人员依托“中国老年人神经退行性疾病预防与干预数据库(PINDEC)”,纳入13252名受试者,系统分析了糖尿病、高血压及其共病状况对不同阶段认知障碍(包括轻度认知障碍和痴呆)的影响,为在中老年群体中开展认知障碍防控提供了关键循证依据。
研究发现,糖尿病共病高血压对痴呆的影响(OR=1.53)显著高于单一疾病,其中高血压对痴呆的影响OR值为1.18,糖尿病对痴呆的影响OR值为1.26。这表明,两种疾病共病时对认知功能的损害并非简单的相加,而是存在协同放大效应。
随着共病时间的延长,认知障碍发生风险持续上升。持续10年以上共病的患者,发生轻度认知障碍和痴呆的风险分别升至1.43倍和1.73倍。这表明,对于糖尿病共病高血压的患者,长期的病情管理至关重要。
高血压患者若在45-64岁确诊,痴呆风险显著上升(OR=1.22)。这说明,高血压发病年龄越早,对认知功能的潜在损害可能越早开始积累。糖尿病早期患病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更为显著,45岁以下确诊的患者痴呆风险高达4.55倍。这进一步强调了早期预防和干预糖尿病对于保护认知功能的重要性。
高血压患者规范服药后,痴呆发生风险(OR=1.16)明显低于未规范服药者(OR=1.51)。这表明,通过规范的药物治疗控制血压,有助于降低高血压患者发生痴呆的风险。在共病患者中,偶尔服药者发生痴呆的风险(OR=1.81)高于持续规范治疗者(OR=1.54)。对于糖尿病共病高血压的患者,持续规范的治疗是降低认知障碍风险的重要保障。
该研究明确指出,糖尿病和高血压作为单一危险因素均会影响认知功能,而其共病状态会导致风险叠加效应,且早期发病及病程延长会进一步加剧认知障碍的进展。研究结果强调,要高度关注糖尿病共病高血压患者的高认知障碍风险,重视在共病人群中推行规范治疗与长期管理。
“该研究为将来在社区和临床中制定认知障碍高风险人群的早期干预策略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论文共同通讯作者杜庆锋建议:应加强对中老年糖尿病共病高血压人群的筛查管理与用药依从性支持,这可能是延缓或降低认知障碍发生的有效途径。
值得一提的是,杜庆锋团队于今年6月在国内牵头成立了首个以“糖尿病并发症与共病防治”为主题的中西医结合学科联盟,第一批联盟成员单位已达60余家。(来源:中国科学报 朱汉斌 彭逢美)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186/s13195-025-017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