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约有4100万人感染艾滋病病毒(HIV),但目前还没有针对它的疫苗。而在一项7月30日发表于《科学-转化医学》的研究中,一项早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两种使用mRNA技术的候选疫苗引发了针对HIV的强效免疫反应。

HIV颗粒通过膜结合蛋白进入细胞。图片来源:Steve Gschmeissner/Science Photo Library
该试验是测试抗HIV mRNA疫苗的第三个试验。“这是最初步的研究,因此非常非常重要。”澳大利亚彼得·多尔蒂感染与免疫研究所所长、传染病医生Sharon Lewin表示。她指出,在设计病毒疫苗时,研究人员通常会研究身体如何从系统中清除病原体。但由于HIV攻击免疫系统,身体很难能将其清除。因此,针对该病毒的候选疫苗必须通过大量反复的试验进行测试。
这使得HIV疫苗成为应用mRNA技术的理想领域。与其他递送方式相比,mRNA疫苗可以在几个月内低成本地快速修改,这让研究人员能够测试不同的策略。这些疫苗以mRNA的形式向细胞传递指令,要求细胞产生通常在病毒表面发现的特定蛋白。这一过程能诱导免疫反应,帮助身体在接触到真正的病毒时能够识别并清除它。
HIV利用其外膜上的“包膜”蛋白来结合并感染细胞。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在美国10个研究地招募了108名年龄在18至55岁之间的健康成年人,测试了两种膜结合候选疫苗和一种非结合候选疫苗。他们对比了两种疫苗策略:一种是HIV候选疫苗的标准方法,即引导细胞产生自由漂浮的包膜蛋白;另一种则是mRNA疫苗,它指示细胞制造出附着在细胞膜上的包膜蛋白,这与蛋白在活病毒上的存在方式类似。
参与者每人在数周内接受3剂单一疫苗,剂量分为低剂量或高剂量,接种的疫苗是随机选择的。研究结果显示,接种膜结合蛋白疫苗的参与者中,约有80%产生了能够阻止该蛋白进入细胞的抗体。相比之下,接受非结合蛋白疫苗的参与者中只有4%产生了相应的抗体。
“差异相当显著。”Lewin说。她认为这些发现将为未来候选疫苗的开发提供信息。
大部分参与者都对不同剂量下的3种疫苗良好耐受,但有6.5%的参与者出现了荨麻疹症状,其中5人的症状持续了6周以上乃至数年。这种反应在每种疫苗都被观察到。研究团队在5月的先前试验中也观察到了类似的症状。
论文通讯作者之一、美国斯克利普斯研究所的William Schief和同事认为,可能是HIV和mRNA的某种结合导致了这种副作用。他们计划专注膜结合蛋白,采用更低剂量的mRNA进行试验,以观察这是否会减少荨麻疹的发生。(来源:中国科学报 王体瑶)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126/scitranslmed.ady6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