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Frontiers of Architectural Research 发布时间:2025/11/27 16:02:35
选择字号:
FoAR 空间与文化涵化:探析中国北京历史文化保护区杨梅竹斜街的城市更新

论文标题:Space and culture acculturation: Exploring urban regeneration in historic conservation areas, Yangmeizhu Street in Beijing, China

期刊:Frontiers of Architectural Research

作者:Lanlin Xiang, Changwei Feng, Ying Liu,Yuhong Wang

发表时间: 13 Mar 2025

DOI: 10.1016/j.foar.2025.03.009

微信链接:点击此处阅读微信文章

FoAR是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和东南大学建筑学院联合主办的全英文学术期刊

建筑学 / 城乡规划 / 风景园林

本刊已被 A&HCI / EI / CSCD / Scopus / DOAJ / CSTPCD 收录

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 英文领军期刊

01 论文题目

Manuscript Title

Space and culture acculturation: Exploring urban regeneration in historic conservation areas, Yangmeizhu Street in Beijing, China

空间与文化涵化:探析中国北京历史文化保护区杨梅竹斜街的城市更新

02 作者

Authors

Lanlin Xiang (a)* , Changwei Feng (b), Ying Liu (a), Yuhong Wang (c)

(a) School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3, China

(b) College of Urban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1, China

(c) Institute for Environmental Design and Engineering, The Bartlett Faculty of the Built Environment,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London WC1H 0NN, United Kingdom

03 论文摘要

Abstract

The regeneration of cultural spaces in historic conservation areas aims to enhance these spaces while preserving their heritage. Achieving sustainable regeneration requires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interplay between spaces and their underlying cultures.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urban regeneration of courtyard spaces on Beijings Yangmeizhu Street, using Space Syntax and acculturation theory to explore spatial and cultural attributes. A KruskaleWallis H analysis is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se features. Findings demonstrate cultural acculturation along Yangmeizhu Street, evaluated through behavior, knowledge, values, and identity. Three typologies emerge: separation (maintaining a unique identity), integration (adopting a broader culture while preserving a distinct identity), and assimilation (complete adoption of the surrounding culture). The assimilation type shows notable differences in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compared to integration and separation. This research highlights the impact of space managers or designers with diverse cultural backgrounds on the transformation of cultural spaces during urban regeneration, revealing contributions from both foreign and indigenous cultures.

历史文化保护区中文化空间的更新,旨在实现空间提质与遗产保护的协同。可持续更新的达成,需以理解空间与其深层文化的互动关系为前提。本研究聚焦北京杨梅竹斜街的院落空间更新,运用空间句法与文化涵化理论解析其空间属性与文化特质,并通过 Kruskal-Wallis H 检验探究二者的关联性。研究发现,杨梅竹斜街存在显著的文化涵化现象,可通过行为、认知、价值观念及身份认同四个维度加以衡量,且呈现出三种类型:隔离型(保持独特文化身份)、融合型(接纳更广泛文化的同时保留自身特质)、同化型(完全接纳周边文化)。其中,同化型院落的空间特征与融合型、隔离型存在显著差异。研究揭示,在城市更新过程中,具有多元文化背景的空间管理者或设计者对文化空间的转型具有重要影响,同时彰显了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共同参与更新实践的双重贡献。

04 关键词

Keywords

Acculturation theory / 文化涵化理论

Urban regeneration / 城市更新

Space Syntax / 空间句法

Historic conservation areas / 历史文化保护街区

Beijing / 北京

05 章节标题

Sections Title

1. Introduction / 引言

2. Theoretical framework / 理论框架

2.1. Acculturation theory / 文化涵化理论

2.2. Space Syntax / 空间句法

3. Research design / 研究设计

3.1. Study area / 研究区域

3.2. Methods / 研究方法

3.2.1. Questionnaire and interview / 问卷调查与访谈

3.2.2. Space Syntax analysis / 空间句法分析

3.2.3. Kruskal–Wallis H test / Kruskal–Wallis H 检查

4. Results / 研究结果

4.1. Cultural acculturation characteristics / 文化涵化特征

4.2.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 空间特征

4.2.1. Analysis of basic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 基本空间特征分析

4.2.2. Analysis of spatial numerical results / 空间量化结果分析

4.3. Relationship between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and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 空间特征与文化特征的关联性

5. Discussion / 讨论

5.1.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ultural spaces within historic conservation areas / 历史文化保护区内文化空间的文化特征

5.2. Acculturation of the cultural spaces within historic conservation areas / 历史文化保护区内文化空间的涵化现象

5.3. Tourism and economic activities in acculturation / 涵化过程中的旅游与经济活动

6. Conclusion / 结论

06 主要插图

Illustrations

▲ 图一:场所的文化认同。©本文作者

▲ 图二:(a)杨梅竹斜街区位;(b)杨梅竹斜街选取样本。©本文作者

▲ 图三:涵化的聚类分析结果。©本文作者

▲ 图四:(a)小型空间聚类分析结果;(b)中型空间聚类分析结果。©本文作者

▲ 图五:No.1** 院落。©本文作者

07 作 者介绍

Authors’ Information

向岚麟

教授、博导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北京,中国

研究方向:历史遗产保护与城市更新;风土景观研究。

封昌炜

硕士研究生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北京,中国

研究方向:城市更新;历史遗产保护;城乡规划;国土空间规划

刘莹

北京林业大学 园林学院城乡规划系 研究生

研究方向:文化景观与遗产保护;城市更新;传统村落保护

王宇泓

伦敦大学学院 环境设计与工程研究所 研究员

研究方向:城市更新与城市治理,系统动力学与系统思维,社会网络

08 原文阅读

Download Link

长按上方二维码|浏览本期精彩论文

▼ 点击下方词条 | 往期精彩不容错过

#期刊快讯#系列

主编王建国院士团队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JCR 2024 影响因子3.6建筑类第一

CiteScore 2024 指数上升为6.3

FoAR 被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收录

FoAR 再次入选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

FoAR 荣获科爱十大优秀期刊奖

2025年度科院分区表大类小类FoAR保持一区

FoAR 入选"卓越行动计划"英文领军期刊

FoAR 进入 EI 工程索引数据库

#年度报告# 系列

FoAR 2020年度报告

FoAR 2021年度报告

FoAR 2022年度报告

FoAR 2023年度报告

FoAR 2024年度报告

#新刊上线#系列

2025年第一期

2025年第二期

2025年第三期

2025年第四期

2025年第五期

#FoAR投稿指南#系列

投稿流程

Guide for Author中文版

审稿流程及发表流程

如何提交修改稿

录用文章出版流程

#期刊知识科普#系列

SCI之父尤金·加菲尔德的传奇人生

国际核心期刊数据库大解析

如何使用最强工具Web of Science

如何发现一本好期刊

国内核心期刊有哪些

版面费与期刊影响力

Frontiers of Architectural Research 是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和东南大学联合主办的全英文学术期刊,是教育部重点支持的前沿系列(Frontiers)学术期刊中的一本。已被A&HCI收录。本刊于2012年创刊,2022年起改为双月刊(一年六期)。收录论文内容覆盖但不限于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建筑科学及技术、城市研究、风景园林、建筑历史及遗产保护、绿色低碳建筑等研究领域。是一本全球发行并可开放获取(Open Access)的期刊。

Frontiers of Architectural Research优先发表创新突出、科学性和技术性强的研究论文,特定研究领域中的综述性文章和案例分析,采用严格科学方法和使用前沿技术进行研究的论文,同时也欢迎探讨建筑社会属性的高水平论文。按照国际惯例,对所有论文进行严格地同行评议并只接受英文投稿。

Web of Science 核心合集 A&HCI 收录期刊

工程索引数据库 EI 收录期刊

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二期项目英文领军期刊

SCOPUS收录期刊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收录期刊

开放存取期刊目录(DOAJ)收录期刊

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收录为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期刊分区表一区期刊

期刊联络

高等教育出版社: 010-58556484

东南大学:025-83795543

刊物邮箱:foar@pub.seu.edu.cn

FoAR英文期刊交流QQ群:21608832

在线投稿

www.editorialmanager.com/foar

刊物主页

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journal/20952635

http://journal.hep.com.cn/foar

《前沿》系列英文学术期刊

由教育部主管、高等教育出版社主办的《前沿》(Frontiers)系列英文学术期刊,于2006年正式创刊,以网络版和印刷版向全球发行。系列期刊包括基础科学、生命科学、工程技术和人文社会科学四个主题,是我国覆盖学科最广泛的英文学术期刊群,其中12种被SCI收录,其他也被A&HCI、Ei、MEDLINE或相应学科国际权威检索系统收录,具有一定的国际学术影响力。系列期刊采用在线优先出版方式,保证文章以最快速度发表。

中国学术前沿期刊网

http://journal.hep.com.cn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借乙烯调控棉纤维又长又强,有希望了 拯救微生物可能是史上最重要的保护行动
研究发现最暗弱双黑洞潮汐撕裂恒星事件 神舟二十二号飞船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