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马应秀等 来源:《天体物理学报》 发布时间:2025/11/25 19:37:20
选择字号:
纤维分子云碰撞触发恒星形成

 

近日,中国科学院新疆天文台恒星形成与演化团组马应秀及其合作者完成的一项研究揭示,分子云F‐NE中两条长达25 pc的纤维结构发生了碰撞和并合,并触发了大质量恒星的形成。该成果为理解星际结构演化及大质量恒星诞生机制提供了关键观测证据。相关结果已发表于国际权威天文学期刊《天体物理学报》(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DOI: 10.3847/1538-4357/ae12f4)。

纤维结构在分子云中广泛存在,它们之间的碰撞与合并是重塑星际介质结构、推动恒星形成的重要过程。然而,长期以来,纤维结构碰撞的直接观测证据较为缺乏,其如何影响大质量恒星形成仍不明确。

研究团队基于13CO(2–1)分子谱线以及从远红外到近红外的连续谱数据,系统分析了与大质量恒星形成区AGAL323.444+0.096相关的纤维云F‐NE。他们发现该分子云云由两条长子纤维F‐NE-north和F‐NE-south构成,长度均约为25 pc,系统速度分别为约-65.25和-67.38 km/s。

进一步分析显示,这两条纤维结构在三个子区域中发生了碰撞。研究人员识别出多个支持碰撞的关键观测特征,包括U形和弧形结构、空间上互补的分子云成分、位置—速度图中的V形结构,以及连接两个速度成分的“桥”特征。

此外,碰撞相互作用区域的气体速度弥散显著增强,柱密度也明显上升,且这些区域与大质量致密团块AGAL323.444+0.096及年轻恒星天体在空间上高度成协。这表明纤维结构的碰撞有效聚集了物质,从而为大质量恒星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该研究系统揭示了F‐NE中纤维结构碰撞并合的图景,不仅推进了对纤维结构动态演化的认识,也为探索大质量恒星及星团形成的初始条件提供了重要依据。

本研究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支持。(来源:中国科学院新疆天文台

相关论文信息:https://iopscience.iop.org/article/10.3847/1538-4357/ae12f4

图:F-NE中两长条纤维结构(蓝色和红色表示)的分布特征。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神舟二十二号飞船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迄今最全面最逼真的虚拟大脑问世
车上喝饮料不洒了?“黑科技”水杯来了 超加工食品正将年轻人推向前驱糖尿病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