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FESE研究 | 部分硝化-厌氧氨氧化系统中生物炭介导的微生物协同作用 |
|
|
论文标题:Biochar mediated microbial synergy in Partial nitrification–anammox systems: enhancing nitrogen removal efficiency and stability
期刊:Frontiers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 Engineering
作者:Jingwei Fu, Yifei He,Hexiang Zhao,Hao Yang,Qian Li,Rong Chen, Yu-You Li
发表时间:15 Jul 2025
DOI:10.1007/s11783-025-2015-6
微信链接:点击此处阅读微信文章
近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李倩教授在Frontiers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 Engineering期刊第19卷第7期发表了题为“Biochar mediated microbial synergy in Partial nitrification–anammox systems: enhancing nitrogen removal efficiency and stability”的研究论文。
部分硝化-厌氧氨氧化(PN/A)工艺通过耦合氨氧化细菌(AOB)与厌氧氨氧化细菌(AnAOB)实现高效脱氮,较传统硝化反硝化工艺减少了63%的曝气能耗及有机碳需求。然而,该技术面临两大挑战:亚硝酸盐氧化细菌(NOB)与AOB竞争溶解氧导致亚硝酸盐积累率对氮负荷波动敏感;AnAOB代谢产生的硝酸盐及NOB副产物导致出水总氮超标。生物炭具有多孔结构、丰富的表面官能团及氧化还原调节能力,被视为潜在的优化材料,但其在PN/A系统中的协同作用机制尚未明确。

研究团队构建了包含序批式反应器(SBR)与两个膨胀颗粒污泥床反应器(ACK对照组与ABC生物炭组)的实验系统,在进水氨浓度为300-800 mg/L的条件下开展了长期的运行实验。结果显示,生物炭显著提升了系统的脱氮性能:在高氨负荷(800 mg/L)下,ABC组脱氮效率(NRE)达到83.58%,较ACK组提高了10%,且硝酸盐积累量降低了30.43 mg/L(图1)。

图1 部分硝化厌氧氨氧化(PN/A)系统的脱氮性能。
进一步分析表明,生物炭通过多重机制发挥作用。一方面,其表面的醌基与酚羟基等氧化还原活性基团作为电子穿梭体,加速了直接种间电子传递(DIET),使电子传递系统活性(ETSA)较对照组提高13%-46%,显著增强了部分反硝化(PD)过程,减少了硝酸盐的生成。另一方面,多孔结构为AnAOB与反硝化细菌(DNB)提供了附着位点,促进其富集。高通量测序显示ABC组中Candidatus Brocadia(AnAOB的一种)丰度在阶段III达到2.3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43%,DNB丰度从阶段I的44.6%增至阶段III的55.7%,且两者的动态平衡得以维持(图2)。同时生物炭上调了氮代谢关键基因的表达,使AnAOB的比厌氧氨氧化活性(SAA)提升1.25-1.46倍,进一步巩固了系统的稳定性。

图2 (a)属水平微生物群落组成;(b)ABC组厌氧氨氧化菌(AnAOB)和反硝化菌(DNB)与环境因子的Mantel分析;(c)阶段III中氮代谢相关功能基因的拷贝数。
本研究表明,生物炭通过强化电子传递、调控微生物互作及功能基因表达,有效缓解了PN/A系统的硝酸盐积累问题并提升了稳定性。在工程层面,生物炭的应用可降低曝气需求,显著减少了能耗,同时实现了“以废治废”的碳循环利用。未来研究需进一步探索生物炭在单级PN/A系统中的作用机制,并解决其在大规模应用中可能面临的流失风险与长期稳定性问题,为推动废水处理工艺的低碳化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扫码获取文章原文
本文内容来自FESE期刊2025年第19卷第7期发表的研究文章“Biochar mediated microbial synergy in Partial nitrification–anammox systems: enhancing nitrogen removal efficiency and stability”。通讯作者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李倩教授。
引用格式:Jingwei Fu, Yifei He, Hexiang Zhao, Hao Yang, Qian Li, Rong Chen, Yu-You Li. Biochar mediated microbial synergy in Partial nitrification–anammox systems: enhancing nitrogen removal efficiency and stability. Front. Environ. Sci. Eng., 2025, 19(7): 95 https://doi.org/10.1007/s11783-025-2015-6
期刊简介

Frontiers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 Engineering是由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工程院和清华大学共同主办的环境领域综合学术期刊,聚焦环境领域前沿问题与研究成果,重点关注开创性、跨学科的研究,致力于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是中国工程院院刊系列期刊、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入选期刊。
主编:曲久辉院士,John Crittenden院士
期刊官网1(国内免费获取)
https://journal.hep.com.cn/fese/EN
期刊官网2
www.sprnger.com/journal/11783
欢迎关注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