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微异质聚合物溶剂体系—为绿色化学提供可调、可回收的溶剂新方案|MDPI Liquids | 
                                                
                                                    |  | 
                                            
                                            
	论文标题:Microheterogeneous Polymeric Solvent Systems
	论文链接:https://www.mdpi.com/2673-8015/5/3/22
	期刊名:Liquids
	期刊主页:https://www.mdpi.com/journal/liquids
	溶剂是化学反应的核心介质,但传统溶剂常面临难回收、有毒性、能耗高等可持续性难题。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创新思路:利用低浓度(0.1–2.0 M)小分子助溶剂或可回收聚合物助溶剂,构建可调控、可循环的烷烃聚合物溶剂体系,为绿色化学提供新路径。
	研究发现,庚烷或聚α-烯烃(PAO)与少量极性助溶剂混合后,虽宏观呈均相,却存在显著微异质性—通过尼罗红、PIB(聚异丁烯)结合丹磺酰荧光团检测,局部环境极性可达纯极性溶剂的40–50%。其中,氢键型助溶剂(如己酸、丁醇)因与染料作用更强,比仅靠偶极作用的助溶剂(如THF、乙酸乙酯)效果更显著,0.2 M己酸即可实现50%的极性提升,远低于偶极助溶剂所需浓度。
	为验证实用性,研究通过两类反应测试:酯交换反应中,PAO添加2 M THF后反应速率较纯PAO提升80倍;相转移催化SN2反应中,0.5 M PIB结合的HMPA类似物作为助溶剂,反应活性提升3.3倍,且PAO溶剂、PIB助溶剂与催化剂可完全回收,4次循环平均产率达88%。
	该体系兼顾可调性(通过助溶剂浓度调控极性)与可持续性(聚合物组分易回收),突破传统溶剂的局限,为有机合成、催化等领域提供了更绿色的溶剂选择,对推动绿色化学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