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Hard Work For Happy Life"——对话徐春祥教授 | MDPI 人物专访 |
|
期刊链接:https://www.mdpi.com/journal/nanomaterials
微信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1MzEzNjgxMQ==&mid=2649997327&idx=1&sn=
6f0f35391d87498545b41726a55f4ac0&chksm=f1de7acbc6a9f3dd245ea5a46b97328ab7f243beeb3
1f1777dff97a2d6097e22f3948ac4901d&token=2066125934&lang=zh_CN#rd
徐春祥 教授
东南大学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
研究兴趣:关注以半导体发光材料为主体的发光学研究以及在生物医学传感上的研究。
个人简介: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东南大学首席教授、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
Q:请您介绍一下目前着手的研究方向和工作进展?
“我的主要研究方向可以简要概括成一句话:以物理学背景做光电子研究,讲生物学故事。”我们的工作是以半导体发光材料为主体做一些发光学研究以及在生物医学传感上的研究。我以前主要在做氧化锌材料,这个主题以前是很大热的材料,但因为应用在紫外激光上有瓶颈,所以已经渐渐不受重视,但我可能比较“不忘初心”吧,就偏要啃这块硬骨头,所以仍然在努力突破氧化锌在紫外激光的瓶颈,在思考如何从原理上提高发光性能,怎样提高微腔激光的增益、减少损耗。2015年我们做的一项关于氧化锌在紫外激光的研究获得了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此外,我们也做了一些生物传感方面的研究,把光学材料、光谱分析方法应用到生物监测里面,我们把氧化性微腔应用到生物检测,做了癌症分子检测、活细胞检测、甚至是更精准的在细胞的分子与生物材料表界面的生物动力学过程的检测。进展不错,目前承担了科技部的变革性技术中心脑血管疾病的相关测量,希望以超快光谱技术对分子做超高灵敏度、超高分辨率的测量,以及氧化锌材料与其他结合做宽光谱探测。”
Q:在从事研究工作中您是否遇到过设备或者实验上的困难,您是如何应对的?能否分享一下您的经历?
“研究过程中设备的困难是一方面,但在研究过程中的思路卡壳可能是更加严重的问题。我经常鼓励学生去多进行思路设计:面向什么问题就设计什么思路;在应用这个思路时我们需要什么设备,这个设备我们有还是没有;没有的设备我们是否可以通过现有条件搭建出来。我的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做了许多工作,自己动手搭了很多很复杂的系统,在这个过程中也是得到了锻炼。
回忆起来,我当年做研究时一直在修设备,现在条件已经好了太多。我会鼓励学生从科技原理、技术方法的路径上提需求,如果是我们没有的,就去寻求外部合作。我有一点感触很深的是,国家现在对于科研扶持力度很大,但科研经费很大一部分都被国外的仪器设备赚去了,所以也希望国家能和科研人员一起,开发更多中国自己的高质量科研仪器。”
Q:据了解您和学生们一直保持着良好的互动与交流,您在与学生的相处上有怎样的心得体会?
“几年前,我们学校邀请我给新晋的博导们做讲座,谈谈怎么带学生,我就提出了两个观点,也是我一直在奉行的两个理念:怎样带学生?以待子女之心待学生。怎样算一个好导师?二十年后,学生还能记得你的好,你就是一个好导师。我印象极深的一件事是,在我五十岁生日的时候,一个学生突然约我出去吃饭,等我到现场发现以前的学生都从全国各地赶来了,看见他们都坐在那的瞬间,真的很感动,也觉得很幸福。
学生碰到困难了,我们要以待自己孩子的心态去对待他们。我经常和我的学生们推心置腹的聊天,一直保持和学生平等的心态与他们沟通,甚至在某些细节上向他们学习。碰到困难一定要鼓励他们,让他们明白“Hard Work For Happy Life (努力工作,开心生活)”。碰到困难,努力去想解决办法是一个必要的过程。但如果已经翻阅了无数文献、和别人展开了多次讨论还是想不出来,那就不要再闷在实验室里,出去走走,逛一逛玩一玩,把负面情绪疏散一下。”
Q:对于开放获取出版这种出版模式,您怎样看?
“通常,我们会将开放获取出版模式与传统的订阅模式相对比,传统期刊订阅费用及开放获取出版的文章处理费用,都是读者或作者为知识传播交流的一种认可。对于大部分老师来说,开放获取这种形式在传播的广泛程度上有明显优势,也希望未来能有更多高水平文章发表出来。”
Nanomaterials (ISSN 2079-4991,IF 4.324) 是由MDPI出版的国际性开放获取期刊,聚焦纳米相关领域最新研究进展。主题涵盖纳米材料 (纳米粒子、薄膜、涂层、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量子点、石墨烯、碳纳米管等)、方法 (合成、表征、模拟等) 以及各个领域的应用 (生物医药、能源、环境、电子信息等) 等。期刊采取单盲同行评审,截至目前,一审周期约为14天,文章从接收到发表仅需4天,文章总处理周期约为33天。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