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雨荷 来源:科学网论文频道 发布时间:2017/7/14 15:20:48
选择字号:
7月14日:一周最受关注论文排行榜

 

图片论文:南高加索女性基因惊人稳定(详见排行榜第六名)

 

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希望奋斗在一线的科研工作者都能多出好成果,多发paper。书接上文,言归正传,来看上周(7月3日—9日)的论文排行榜。

第十名:研究发现位错是可用来有效调控材料物理特性的新组元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沈阳材料科学国家(联合)实验室马秀良研究员、朱银莲研究员、唐云龙博士、刘颖博士和王宇佳博士等人组成的材料界面电子显微学研究团队,利用高通量脉冲激光沉积技术,通过调控异质界面位错的柏氏矢量,成功构筑出具有巨大线性应变梯度、超低弹性能以及特殊物理特性的功能氧化物纳米结构。2017年6月30日,英国《自然•通讯》期刊在线发表了该项研究成果。

小编:材料科学日新月异呀。

第九名:铬污染治理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近期,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技术生物所吴正岩研究员课题组在六价铬(Cr(VI))污染治理方面取得重要进展,该工作为铬污染水体和土壤的修复提供一种新思路,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相关成果已被美国化学会核心期刊Langmuir接收发表。

小编:污染要好好治理哦。

第八名:科学家揭示我国粮食生产碳足迹

不科学的粮食生产方式,如盲目施肥、打药、灌溉与秸秆焚烧等,增加了中国粮食生产有关的温室气体排放。中国农业大学张卫峰及同事的一项新研究估算了中国粮食生产的碳足迹。相关成果6月29日发表于《科学报告》。

小编:研究好问题我们才可以更好地解决问题。

第七名:冯晓娟等揭示湿地土壤碳对水位下降的响应机制

记者日前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获悉,该所研究员冯晓娟研究组与北京大学教授贺金生团队合作,利用海北站高寒湿地中宇宙水位控制实验,对湿地水位下降过程中铁氧化还原转化过程对土壤有机碳动态的调控机理展开研究并取得新进展。相关论文日前在线发表在《自然—通讯》杂志上。

小编:加油哦,冯老师。

第六名:南高加索女性基因惊人稳定

南高加索地区毗邻欧洲和近东,是数千年来人类迁移的重要枢纽,有考古证据显示,这里的文化曾出现巨大转变。但令人惊讶的是,近日刊登于《当代生物学》期刊的古老线粒体DNA证据揭示,过去8000年来,这里的基因没有发生巨变的痕迹。

小编:基因这么稳定,确实很惊人的。

第五名:科学家发现我国绵羊扩散历史与游牧民族迁徙相关联

日前,中科院动物所李孟华研究组整合世界范围内的2000多个家养绵羊和野生绵羊的基因组数据、考古记录和民族史资料等信息,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早期人类的活动,尤其是游牧民族迁移扩散历史以及早期畜牧业的扩张和发展模式。相关成果发布于《分子生物学与进化》。

小编:通过基因测序,可以联系到游牧民族,不失为一种好的研究方法。

第四名:全球海洋持续变暖又添新证

全球地表温度升高速率在1998年之后略有减缓,引起了国内外关于“全球变暖停滞”的争论。近日,《气候动力学》杂志在线发表的一项中美科学家合作研究成果显示,尽管不同资料间存在差异,但在多年代际尺度上全球海洋在持续增暖,且自1998年后全球变暖在加速。

小编:气候变暖确实是一个很好的研究方向。

季军:人源大麻素受体“阴阳双面”均获解析

7月6日,上海科技大学iHuman研究所的科研团队在《自然》杂志上发表重要成果,成功解析了人源大麻素受体CB1与激动剂——四氢大麻酚(THC)类似物复合物的三维精细结构,揭示了大麻素受体在激动剂调控下的结构特征和激活机制。

小编:结构研究为病理研究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亚军:中科大研制铂超细纳米线催化剂

中国科大曾杰教授课题组与美国阿克伦大学彭振猛教授、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司锐教授合作,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阴极催化剂研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设计出一种铂超细纳米线催化剂。研究结果表明,这种新型催化剂的质量活性和比活性分别达到了商用铂碳催化剂的7.8倍和5.4倍。该成果近日发表在《美国化学会志》杂志上。

小编:催化剂是一种好东西。

冠军:陈学伟团队防治水稻稻瘟病研究取得新发现

6月29日,世界顶级期刊Cell主刊在线发表四川农业大学陈学伟教授带领的水稻重大病害抗性机制与应用团队题为“A natural allele of a tranion factor in rice confers broad-spectrum blast resistance”研究论文,该研究通过大数据分析与遗传、生化、病理等实验方法和技术手段相结合,挖掘了对稻瘟病的新型广谱高抗的水稻遗传资源,阐明了新型广谱持久抗病的分子机理。

小编:听说这篇paper背后的故事在科学网博客引起了热烈的讨论。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研究或摆脱光子时间晶体对高功率调制依赖 利用量子精密测量技术开展暗物质搜寻
天文学家找到最小恒星了吗 问答之间 | 如何开展科研之路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