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灵芝等 来源:《天文学期刊》 发布时间:2017/3/13 14:24:31
选择字号:
科学家通过南极巡天望远镜数据发现新变源

    AST3-1天区中一个食双星AST46538的相位曲线,它存在很强的O’Connell 效应:i波段的光极大星等差是0.06星等。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助理研究员、南美天文中心访问学者王灵芝和南极天文中心博士马斌等18位科研人员,通过分析由第一台南极巡天望远镜AST3-1近期巡天获得的一个天区8天的测光数据,探测到560颗变源,新发现变源339颗。该工作发表的变源星表被国际(变源)星表Vizier, AAVSO收录,同时为国内国际变源研究者提供了丰富样本,为变源的后续研究提供了高质量的连续测光数据。该工作在《天文学期刊》(The Astronomical Journal)发表。

该工作通过分析指向银盘天区(l=2890.635,b=-10.572)3500幅图像时域测光数据的Welch-Stetson变化指数L,探测到560颗变源,其中一半是食双星变源。通过已公开发布的变源星表进行位置和亮度匹配,发现61%是新探测变源。变源样本中有33颗食双星存在O’Connell效应(主食后的光极大和次食后光极大存在亮度差)。目前主要有两类模型来解释O’Connell效应:恒星黑子模型和双星系统存在星周介质模型。图片展示了存在O’Connell效应AST46538食双星的相位曲线,科研人员推断这是一颗晚型(G8)短周期(P=0.333d)食双星,0.06星等的光极大亮度差与双星系统存在星周介质的解释吻合。直接证据则需要更多的跟踪观测。

南极冰穹A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绝佳的大气条件,使得长时间的高精度时域测光成为可能。伴随着一系列中国主导的南极科考活动,一些天文观测设备正在或即将在冰穹A运转,如该项工作的天文观测设备AST3-1。这些天文设备取得的关键时域数据为南极冰穹A的台址测试,极地科考提供重要参考。(来源:中科院国家天文台)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多波段观测揭示磁星快速射电暴可能起源 新型沸石分子筛合成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
热带森林“赢家”更小更快 《自然》2024年十大人物公布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