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沈俊太等 来源:《天体物理杂志》 发布时间:2015/7/28 14:08:09
选择字号:
“双棒星系”理论研究获进展

 

中科院上海天文台沈俊太研究组在双棒星系的形成与演化理论研究上取得了新进展。他们通过不含气体的多体数值模拟方法研究棒旋星系的形成和演化,通过系统探索参数空间,发现在纯盘星系中心加入以有序运动为主导的动力学冷盘可以成功产生这种奇特的双棒结构。双棒星系在形成后呈现很有趣的动力学特性:当小棒与大棒平行时,小棒的强度比较弱但转动更快些,而当二者垂直时,小棒的强度比较强但转动比较慢。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于《天体物理杂志》,引起了国际同行的广泛关注。

现在已知道银河系是一个棒旋星系。其实,大部分旋涡星系都像银河系一样,因星系盘自身的不稳定性而在星系中心形成由大量恒星聚集而成的“棒”状结构,这一类星系被称为棒旋星系。其中,还有一个子类的棒旋星系很特殊,它们包含两个棒,小棒嵌在大棒中,因其“二”而被称为双棒星系。由于通常这两个星系棒的转动速度和尺度都不相同,它们之间也进行相互作用,因此此类星系有诸多非常奇特的动力学特性。位于星系中心转动较快的小尺度棒也被学术界猜测是为中心超大质量黑洞提供食物的可能机制——将星系大尺度上的气体输送至星系中心。

对此类特殊棒旋星系的形成条件和过程一直没有定论。一些理论认为,大量气体的存在是形成中心小棒并同主棒解耦的必要条件。

该成果是上海天文台博士生杜敏在沈俊太研究员与英国中央兰开夏大学Debattista教授的指导下获得的。“数值模拟中并没有考虑气体的贡献,结果表明星系中心小尺度棒也可能是由于星系中心动力学冷盘自身的棒不稳定性导致的,并不必气体直接参与。”杜敏表示,如此简单而自然的形成条件暗示可能小尺度棒普遍存在于星系形成过程,虽然目前我们很难在高红移观测到被尘埃遮挡的如此小尺度(~1kpc)的棒结构。“这些小尺度将如何演化?我们认为,这些小尺度棒可以通过进一步吸积物质变长变大,成为我们通常观测到的单棒星系。或者由于双棒之间的相互作用,一部分小尺度棒被主棒捕获,从而发生耦合。最终也许只有一小部分双棒结构稳定至今。”

沈俊太表示:“星系中心小尺度棒的形成过程主要有两种可能:其一,形成于星系演化中期,主棒向星系中心输运气体构建小尺度棒;其二,形成于星系诞生早期,由大量恒星和气体混合而成的团块相互碰撞并合而成。第二类机制形成的小尺度棒容易被误认为是核球。小尺度棒形成于星系演化早期还是中期,仍需要进一步的系统地理论模拟工作。”(来源:中国科学报 黄辛 左文文)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