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地理资源所科研人员在最新研究中,揭示了城市功能区及不透水地表、绿地覆盖对地表热通量的调节机制,发现了“旧城区改造降温效应”和“城市地表热环境生态调控阈值”等与城市地表热相关的重要因素。相关成果日前发表于《地球物理学研究杂志》。
研究发现,现代高层住宅区比传统的低层住宅区有着相对较高的绿地覆盖度和较低的波文比值。北京城区南部城市热岛强度整体高于城区北部,北京城市近10年来沿五环到六环公路之间绿化隔离带、奥林匹克公园等一系列森林绿化工程的建设,对于减缓北京城市热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这有助于让决策者重新思考旧城区改造对城市局地气候改善的作用。
研究表明,城市商业中心、国际机场、城市广场、高层住宅、低层住宅、绿地、水域功能区的不透水地表、绿地和水域面积比例覆盖状态的不同,导致潜热、显热通量的差异,从而表现出不同等级强度的城市“热岛”效应。城市中心商业区、居住区以及飞机场不透水比例均高于70%,热岛效应相对较强;而城市公共绿地、水域以及郊区不透水比例均低于5%,热岛效应相对较弱。(来源:中国科学报 冯丽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