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J M Zigman 来源:《分子精神病学》 发布时间:2014-4-30 11:51:51
选择字号:
胃饥饿素存在抗抑郁机制

 
近日,美国得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的研究者在抑郁治疗方面有了突破性进展:他们发现了一种由内源性脑肠肽胃饥饿素(ghrelin)介导的抗抑郁新机制,以及一类颇具潜力的抗抑郁新药、神经保护剂P7C3。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4月份的《分子精神病学》(Molecular Psychiatry)期刊上。
 
研究者、西南医学中心内科学及精神病学副教授杰弗里·兹格曼指出:“通过深入研究所谓的‘饥饿激素’,也就是胃饥饿素在长期暴露于应激状态下的个体中降低抑郁程度的机制,我们发现了一类有潜力的新型抗抑郁药物。”
 
胃饥饿素是一种胃肠道分泌生成、由28个氨基酸组成的内源性脑肠肽,具有包括刺激食欲在内的多种生理功能。早在2008年,兹格曼所开展的一项研究显示,当个体被限制摄入热量或持续暴露于心理应激状态下时,该激素水平上升,进而发挥其天然的抗抑郁功效。
 
在最近的这项研究中,胃饥饿素显示出促进动物模型海马神经再生的功能。另外,兹格曼及其同事发现,胃饥饿素所诱导的这一变化可限制应激个体的抑郁严重程度。
 
“在确认胃饥饿素的抗抑郁机制后,我们将目光转向最近报道的一类神经保护化合物P7C3,这类药物可直接强化海马神经再生。我们希望了解,这类药物是否可以进一步增加胃饥饿素的抗抑郁效果。”
 
P7C3化合物由德州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生物化学系研究人员在2010年发现。先前的研究显示,该药在帕金森病、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及创伤性脑损伤患者中具有潜在的神经保护作用。如今,研究者希望其在抗抑郁领域发挥新的作用。
 
“P7C3通过神经再生过程产生了强大的抗抑郁效果,”爱荷华大学神经病学和卡佛大学精神病学副教授派普说,“令人兴奋的是,高度活跃的P7C3模拟物能够迅速提高神经再生的能力,这比目前广泛销售的抗抑郁药物更有效。”
 
基于上述研究发现,研究者认为,对于那些存在慢性应激、体内胃饥饿素水平异常或胃饥饿素抵抗的抑郁患者,P7C3这类高效促进神经再生的治疗或许有用。上述状况常见于肥胖及神经性厌食患者。在以后的研究中,研究者将试图把这一研究推广到重性抑郁患者中。(来源:中国科学报 王菲/编译)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资讯 相关论文

图片资讯
固体核磁共振新进展! 新生开学,导师:8点要做,3点不要做
3颗火山玻璃珠证明月球1.2亿年前仍活着 实验室培养干细胞或成为癌症治疗突破点
>>更多
 
一周资讯排行 一周资讯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