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果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发布时间:2013-2-27 9:24:20
选择字号:
民间机构成功预警地震暴露中国官民预警之争
 
在成功预警2月19日云南巧家4.9级地震后,王暾以及他背后的民间机构——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下称“高新所”)名声大噪。
 
这次被称为“中国首次成功预警破坏性地震”的事件,或许给了同样在研发地震预警系统的中国地震局不小的压力,此后几天时间中,中国地震局以及具体负责地震预警系统研发的福建省地震局,连续通过媒体发声,公布最新的研究进度。
 
根据中国地震局和福建省地震局的信息,“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目前已经进入发改委立项程序,计划投入20亿元,用五年时间建设覆盖全国的由5000多个台站组成的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系统。
 
但王暾似乎并不认可官方的努力,“中国地震局在地震预警方面的进展远远落后于我们,而到目前为止,福建地震局还未进行全面的地震预警试验,而我们的预警系统已经经过了超过1000个实际地震的检验,大于2.7级以上的地震没有漏报,我们掌握着国内最先进的地震预警技术”。
 
按照时间表,国家科技部将在3月对福建省地震局的预警系统进行验收,如果获得通过,那么“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项目获得发改委通过将仅是时间问题,这意味着福建省地震局研发的地震预警技术,将在国内地震预警系统建设中全面使用,这对于王暾以及背后的高新所而言,并非好消息。
 
当王暾宣称所掌握的地震预警技术比地震局还“先进”时,这场官民之间的竞速跑已经充满了火药味:无论是商业竞争还是路线之争。
 
官方民间竞速跑
 
这场官方与民间机构的竞速始于2008年汶川地震后。
 
面对汶川地震的惨痛灾害,王暾回国后,在各路地震专家的支持下,组建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亦是在2008年,中国地震局向科技部提交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地震预警与烈度速报系统的研究与示范应用”项目建议书,作为上述项目的首席专家的金星,目前任福建省地震局局长。
 
但在王暾个人看来,从2008年起步后,在地震预警领域,其技术突破能力超过了中国地震局。
 
如今,王暾的高新建立了名为“ICL地震预警技术系统”,并依靠汶川地震的余震,开始实际地震预警检验。而与之相比对的是,中国地震局的项目及各课题可行性报告在2009年6月5日才通过科技部专家组的可行性论证后,该项目最终在2010年3月7日在福建省正式启动,并于2012年9月开始,依托福建省地震监测台网进行试运行。
 
“2011年9月的时候,我们的预警系统的覆盖面积已经超过了两万平方公里,并通过对汶川地震余震的实际检验,获得了大量一手的数据”王暾说,而其研发的预警系统,于2012年9月通过了省部级科技成果鉴定。
 
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金星并不愿对王暾的工作进行评论,他认为“我们需要做好自己的事情”,并对本报记者表示,“3月国家有关部门会对福建局研发的预警系统进行验收,等验收完成后,再来详细说一说一些事情”。
 
中国地震局研究员陈会忠则认为,目前外界批评福建省地震局预警系统研发迟缓,比较片面,实际上最近几年,福建局做了大量的工作,“和王暾团队仅仅进行地震预警而言,福建局的台站功能定位是综合性的。”
 
技术之争
 
王暾和中国地震局原本在各自研发着地震预警系统,但在云南巧家地震后,中国地震局和高新所关于地震预警技术的路线图之争,开始浮出水面。
 
通过媒体报道,外界很容易观察到两者的区别:中国地震局的系统尚未获得科技部专家组认可,尚未进行大范围地震预警试验;王暾研发的“ICL地震预警技术系统”建设方案,目前的台站数量超过700个,覆盖国土面积接近25万平方公里。
 
中国地震局宣布将用5年时间,耗资20亿元在全国布局5000个地震预警台站后,王暾的高新所公开表示若使用他们的技术布局5000个台站将在1年内完成,费用仅需三分之一。
 
面对外界的质疑,金星表示,福建省是属于东南沿海的地震多发带,4级左右的地震从2006年开始,发生了11次,因此中国地震局选择福建省进行地震试验,是有道理的。
 
值得一提的是,金星认为“中国地震预警系统的研制和应用不能一味模仿国外。如果中国模仿日本建设地震预警监测台网,意味着需要在全国布设26000个地震监测台站,国力恐不能承受。”
 
而陈会忠解释是,选择福建的原因是“有能力承受负担”。事实上,和国家地震局建立的“综合性台站”相比,王暾的地震预警台站被一些业内人士评论为“比较简单的设备”:“他的设备就是简易的加速度计,嵌入式转换器,相关电脑设备,成本并不高,仅能进行地震预警,而非如福建局的台站,可以承担预警,速报,观测等多种任务”。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王暾的团队并无官方背景,但在其团队背后,科技部、四川省政府、成都市政府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根据已经公布的数字,五年内高新所获得的资金支持在3000万人民币左右,且四川省政府出面亦对王暾的研究工作表达了支持态度。
 
尽管官民的地震预警路线图之争,目前尚无定论,但从商业运用方面观察,未来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是,若王暾的预警技术被国家有关方面认可,那么将出现巨大的产业机会。
 
王暾并不回避这一话题,事实上,在成都高新减灾所之外,其还拥有一个公司实体,其经营范围为地震预警仪器。
 
比如,高新所还为国内仅有的两个正式地震预警系统项目--四川省成都市和安徽省滁州市地震预警系统项目提供了核心技术和设备。
 
但王暾表示,“目前整个高新减灾所的50余人中,除了3名行政人员外,其余全部是科研人员,我们没有销售团队”。
 
或许,无论是技术还是商业路线,孰是孰非,孰优孰劣,这一切只能让时间来证明。(原标题:中国地震预警路线图之争调查)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3颗火山玻璃珠证明月球1.2亿年前仍活着 实验室培养干细胞或成为癌症治疗突破点
大规模调查揭示万余种食物相关微生物 科学家揭示超铁元素核合成新机制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