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Paul Egan 来源:《当代生物学》 发布时间:2012-11-21 16:43:07
选择字号:
新物种遭“雪藏”危及生物保护
从发现到正式发表平均相隔21年

 
Paul Egan在尼泊尔发现的黄色花朵,它被作为新物种发表的时间距离首次被发现近50年。
 
图片来源:Paul Egan/Trinity College Dublin
 
2008年,在高高的喜马拉雅山上,一闪而过的微弱黄光吸引了Paul Egan的视线。这株罂粟科植物迷住了这位爱尔兰都柏林三一学院的博士生,那时,他正在研究喜马拉雅罂粟科若干物种的生态学问题。Egan详细记录了发现的这种黄色花朵,并暂时将其归为新品种。
 
但是,Egan最终发现,早在上世纪60年代,其他科学家就收集了这种花的样本,但是却没有意识到它是新品种。这些样品在储物柜里度过了约50年的时光,直到Egan在Phytotaxa期刊上发表了第一篇关于这种绿绒蒿属植物的正式描述。
 
实际上,这种延迟并不罕见,最近发表在《当代生物学》上的一份研究报告称,平均而言,从首次发现一个新物种的样本到在科学文献上发表该物种的描述,之间常常相隔超过20年。研究人员称,甚至一些已经采集样本的生物体,在被编入文献之前就已经灭绝了。
 
为了量化发现和出版间隔的时间,法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生态学家Beno?觘t Fontaine和同事调查了2007年正式发表的16994种新物种。研究人员从中随机挑选了600个物种详细分析。结果发现,这些物种从最初被发现并采集样本到在科学文献上正式发表,之间平均相隔21年,中间数值为12年。Fontaine将这个时间差称为物种的“闲置期”。
 
尽管,关于一个物种“闲置期”的概念并不新颖,但是之前从未在数量上进行过测量,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物种探索国际学院主管Quentin Wheeler表示,实际上,在之前的几个世纪中,新采集的物种在写成论文之前,都会被例行公事地尘封数十年。
 
采集样本,然后带回实验室进行研究,研究人员必须详细检索文献,以确保之前没有人定义过这个物种。研究人员还要到不同的地点检验其他的物种,或使用DNA证据帮助判定潜在新物种的身份。“这种论文十分有用,它们帮我们识别了研究过程中的瓶颈。”Wheeler说。
 
Fontaine和同事还调查了可能影响物种“闲置期”的各种因素。出乎意料的是,业余收藏家发现的新物种的平均“闲置期”为15年。那些被来自于个人平均收入低于3.5万美元国家的研究人员发现的新物种的“闲置期”更短。并且,新水生物种的“闲置期”也比新陆地物种的明显要短。
 
一些非科学因素似乎会增加“闲置期”,Fontaine说。一些高影响因子的期刊并不常刊登简单描述新物种的论文。因此,一个年轻的研究人员为了获得终身职位可能会选择更复杂、基于假设的论文发表在好的期刊上,并搁置一些描述发现的论文待以后发表。这也能解释为何业余爱好者却能更快地发表自己的新发现,Fontaine指出。
 
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近年来物种灭绝率升高,一个物种在“闲置期”内就可能走向灭绝,而且一些物种在被发表时也已经濒临灭绝,美国拉西瑞亚大学生物学家Lee Grismer注意到。“12年的中值‘闲置期’是一个悲剧。”他说,“这样我们将无法保护生物多样性。”Fontaine也十分赞同:“我们很难保护自己不知道的物种。”
 
为了减少物种的“闲置期”,动物学术语命名国际委员会规定,新物种被在线发表也受到官方认可。但是,研究人员预测,这一行动最多能缩短数月时间。(来源:中国科学报  唐凤)
 
更多阅读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问答之间 | 如何开展科研之路 研究生学位论文如何顺利通过外审和答辩
“超级显微镜”,深度探索微观世界 《自然》一周论文导读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