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纽约大学的研究人员利用DNA片段作为媒介,根据材料特性精确地将微粒子绑定在一起,形成大尺度结构。这一新方法解决了在复杂体系结构中创建稳定的微观和宏观结构的难题,在光学、电子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该研究成果刊登在最新一期的《自然—材料学》杂志上。
纽约大学的研究人员一直在寻求创造一种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非生物材料。他们在粒子外层涂上DNA片段,即所谓的“黏结端”。每一个黏结端都由一串DNA基础单元的特殊序列组成,而多个具有相互补充序列的黏结端则会形成一种可逆的特殊连接。在一定温度之下,粒子会互相绑定在一起,而在该温度之上,则又会彼此分开。
为了控制粒子,研究人员使用了该校物理系主任大卫·格里尔设计的光陷阱,其利用激光束可移动仅有几纳米大小的物体。
报道称,该方法具有广泛用途。由于微观尺度的粒子——相当于人头发直径的十分之一—类似于可见光的光波,因此控制粒子阵列对光学仪器十分有用,如传感器和可作为光线开关的光子晶体。另外,同样工作原理也适用于那些具有电学、光学和磁力特性的纳米粒子,使得这种方法的应用更加广泛。(来源:科技日报 刘海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