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药健康 基础科学 工程技术 信息科学 资源环境 前沿交叉 政策管理
 
论文作者:Xavier Koenig 期刊:《天体物理学杂志》 发布时间:2008-8-27 10:10:54
遥远的孕育恒星的“宇宙子宫”

 
北京时间8月27日消息,据美国太空网报道,美国斯皮策太空望远镜最近在距离地球6500光年之遥的仙后座拍摄到了一个恒星诞生区域“W5”,这里如同一个巨型的宇宙子宫,孕育着恒星胎儿(stellar embryos)。
 
这项发现有力的支持了现有的大质量恒星形成理论。相关研究将发表在12月1日出版的《天体物理学杂志》(Astrophysical Journal)上。
 
恒星通常都是诞生于星系当中的气体和宇宙尘埃之中。科学家认为来自其他恒星的星际风的骚乱将使星云中的这些气体和宇宙尘埃聚集,当质量足够大时,他们会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崩塌。随后在星云中心形成一颗胚胎恒星,或“原恒星”。原恒星在热核聚变的作用下最终成为一颗完全发育的恒星。
 
还有一种理论描述了超大质量恒星是如何形成的,这些超大质量恒星的质量是太阳的15—60倍,可以引发太空物质丛的形成,然后转化为新生恒星。在该理论中,这些恒星质量很大,其中部分恒星物质滑落形成星际风。所形成的灼热恒星会发出强烈的放射线,随着时间的推移,星际风和放射线将吹散周围的太空物质,形成膨胀扩大的“空洞区”。随着星际风和放射线形成更多的空洞区,气体和灰尘将对该空洞区边缘位置施加压力。天文学家曾长期猜测这种施压浓缩进程可沿着空洞区膨胀边缘形成新的恒星。
 
在斯皮策太空望远镜拍摄“W5”中,研究人员通过观测图片发现许多年轻的恒星距离空洞区中心越来越远,与之相比,存在时间较久的超大质量恒星位于W5两个空洞区的中心位置,而较年轻恒星位于空洞区边缘,并覆盖于像大象鼻子的束状区域。
 
科学家指出,这种梯状年龄递进的恒星分布为天文学研究提供了最佳研究资料。美国哈佛—史密森天体物理学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泽维尔·凯尼格说,“促进恒星形成的理论很难进行证实,但是我们的初步分析显示该现象可以解释W5区域存在不同年代诞生的恒星。”该研究小组计划在此项研究之后进行更多的恒星年代详细勘测分析,进而证实位于空洞区边缘内部和外侧的恒星之间的年代显著差异。(来源:新浪科技 魏冬)
 
(《天体物理学杂志》(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doi: 10.1086/592322,Xavier P. Koenig, James Muzerolle)
 
更多阅读(英文)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相关论文 一周论文排行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