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药健康 基础科学 工程技术 信息科学 资源环境 前沿交叉 政策管理
 
论文作者:陈弘等 期刊:APL 发布时间:2008-1-29 11:22:57
单芯片白光发光二极管研制成功
 
发光二极管在固态照明工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未来5-10年将逐步取代传统的照明灯具,成为节能、环保的新型光源。与传统的光源(白炽灯,日光灯,卤素灯等)相比,发光二极管光源具有许多优点,如长寿命,体积小,低功耗,低环境污染,高电光转换效率,适用性好和使用安全等。随着GaN基III- V族化合物技术的发展和蓝光LED的实现,人们已经可以获得实现白光的三基色发光二极管。通常情况下,获得白光发光二极管的方法有:1)蓝光发光二极管+ 黄色荧光粉;2)多芯片组合,即将红,绿,蓝三个管芯结合在一起;3)光子循环实现白光发光方式;4)同一衬底上生长不同发光波长量子阱方式。但是上述几种获得白光的方式技术复杂、制作成本高、存在很多需要克服的困难,因此人们一直致力于实现能够避开这些问题的单芯片白光发光器件,并从理论上预言这种器件的可行性。然而,尽管GaN基的蓝、绿光发光二极管的技术日益成熟和商品化,实现单芯片白光发光成为科学家的梦想。2006年,中科院物理所陈弘研究组采用InGaN的应力调制层,实现了对InGaN/GaN多量子阱的应力调制和控制,成功研制出单芯片白光发光器件。此方法不需要荧光粉,也不需要增加复杂的控制电路,制备过程与普通发光二极管相似。在常规的注入电流下(20mA-60mA),白光的显色指数几乎不变。
 
电致荧光谱研究表明在低电流下LED发射黄光。随着电流增加大于20mA,蓝光强度逐渐增加,出射光也逐渐由偏黄光过渡到白光。透射电子显微镜截面图显示在InGaN 量子阱中形成了大量的富In量子点。在低注入电流的时候,载流子先被富In量子点俘获发出黄光,随着电流增加,量子点之外的量子阱区域开始俘获载流子,辐射复合之后发射出蓝光,蓝光与黄光混合产生白光。这一研究成果发表《应用物理快报》(Applied Physics Letters ),引起了国际上在产业界关注度极高的《化合物半导体》(Compound Semiconductor)杂志的关注,在2007年12月10日的“Research Review”专栏进行了报道。
 
该工作得到了国家科技部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资助。(来源:中科院物理所)
 
更多阅读(英文)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相关论文 一周论文排行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