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思辉,陈子威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9/30 22:26:12
选择字号:
人工智能对翻译行业有何改变?

 

9月26日至28日,由湖北省教育厅、武汉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和湖北省翻译工作者协会指导,江汉大学主办的“人工智能与翻译:跨文化传播新路径国际学术会议”在武汉举行。与会专家一致认为,人工智能正深刻改变翻译研究与实践,为跨文化传播和中国文化“走出去”提供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大会现场。江汉大学供图

  ?

中国翻译协会常务副会长黄友义在线上报告中指出:“人工智能语言工具必然取代低层次的重复性翻译任务,但这也推动翻译走向高端发展。新时代中国需要更多具有国际传播意识和跨文化理解力的高端译者。”

中国翻译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翻译》主编杨平教授强调新时代翻译教育应服务中国特色话语体系建设,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

湖北省翻译工作者协会会长、武汉大学刘军平教授提出“共情翻译”概念,强调在AI时代重建人与文化之间的理解与信任。

英国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Queen’s University Belfast)教授、Translation Studies期刊主编Piotr Blumczynski强调,生成式人工智能正在改变翻译主体性观念,提醒学界重视人机关系与翻译创造性。

德国海德堡大学(University of Heidelberg)荣休教授Juliane House则从跨文化视角出发,提出翻译既是沟通的桥梁,也是文化差异的镜子。

江汉大学教授周昕认为,新时代中国翻译事业应坚持“价值引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人格塑造”的教育理念,努力培养既具人文情怀、又能熟练运用人工智能技术的高素质复合型翻译人才,为提升国家话语能力和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贡献力量。

据悉,本次大会共设17场专家学术报告、五个平行分论坛。来自中国、英国、德国等国家和地区的200余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人工智能驱动下的翻译发展与跨文化传播展开深入探讨。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天问二号传回自拍照,身后是地球 岩画表明人类曾在古阿拉伯沙漠中生活
风云三号H星成功发射 太阳能热泵或助数据中心回收浪费能源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