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在“卓越工程师培养国际会议”平行会议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东理工大学教授涂善东发表以《工程教育的下一个里程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国际认证》为主题的主旨报告。
?
“工程教育始终与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同频共振。”涂善东在报告中回顾了工程教育与技术发展的历史脉络。近三十年来,中国工程教育的发展与国家经济增长紧密相连,工科毕业生数量的增长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提升呈现出明显的正相关系,中国制造惠及世界,中国工程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涂善东表示,当前,气候变化、人工智能(AI)伦理、资源短缺、工程复杂性等全球性问题对工程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工程教育必须回应这些挑战。在他看来,工程教育需以培养符合当今时代发展的工程人才为目的。这类人才应具备全球视野、计算思维、卓越专业技术能力、系统整合能力、跨界与跨领域协作能力、变革性创新能力、优秀工程伦理素质及引领力。
“我国加入《华盛顿协议》,在本科层面对提升工程教育质量和实现国际互认起到了重要作用。”涂善东说道。
值得一提的是,第二届卓越工程师培养国际会议举行期间,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CEEAA)与国际工程联盟签署了《关于启动构建(上海协议)的联合声明》,共同启动建立研究生层次工程教育国际互认协议。
在涂善东看来,推动研究生层面工程教育质量的提升与国际互认,正是未来工程教育的重要方向。《关于启动构建(上海协议)的联合声明》正是在此背景下诞生的,这也是提升我国在国际工程教育治理中的话语权、贡献中国智慧的重要举措。涂善东进一步阐述了实现该目标的核心机制,即灵活多元的互认机制是保障,共同引领未来工程教育发展是目标。
“推动工程教育国际认证,不仅是对教育质量的保障,更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应对未来挑战的战略举措。”涂善东表示,CEEAA将继续携手国际伙伴,共同推进工程教育走向更加开放、协作、高质量的明天。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