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飞机在起飞或降落时要调暗客舱灯光?”“飞机能飞行的主要物理原理是什么?”“遇到空中颠簸时,乘客应立即做什么事?”“氧气面罩脱落后,乘客应怎么做?”......云端旅途,安全为基。乘坐飞机出行是现代社会的便捷选择,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是每位旅客舒适、顺畅飞行的保障。
据统计,全球每年有超过40亿人次乘机出行。民航业以其极高的安全标准著称,但遵守安全规定、了解应急程序,是每一位旅客应尽的责任,也是对自己和他人生命安全的负责。
乘坐飞机时,安全永远是首要原则。调直座椅靠背、打开遮光板、收起小桌板,这些看似微小的操作,在紧急情况下能为乘客争取宝贵的逃生时间——调直的座椅靠背可减少碰撞时的阻碍,打开的遮光板能帮助乘客快速适应外界光线,收起的小桌板则能确保疏散通道畅通。此外,全程系好安全带尤为重要,即使在平飞阶段,突遇气流颠簸时,安全带也能成为保护你的“生命防线”。
绿色出行理念同样贯穿航空旅程。近年来,民航业持续推进“绿色民航”建设,从机上餐食采用可降解纸质包装、减少一次性塑料用品,到优化飞行航线降低燃油消耗,每一项举措都在为低碳减排助力。作为乘客,我们也能参与其中:按需取用机上用品、减少不必要的餐食浪费、将垃圾分类投入指定容器,这些举手之劳都能助力航空环保。
航空出行的每一个细节都凝聚着科学考量和安全规范。为普及航空知识,让每一次起降都从容、安心,2025年京津冀公民科学素质大赛推出“传播民航知识 共筑蓝天梦想”专项答题活动。
扫描下方二维码
参与专项答题
本次专项答题得到了民航博物馆的大力支持。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民航安全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强调确保航空运行绝对安全,确保人民生命绝对安全,为做好安全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截至2024年底,我国境内颁证运输机场达263个,在册民航运输飞机4394架,全年完成旅客运输量7.3亿人次、货邮运输量898万吨,运输规模连续19年位居全球第二。
2025年京津冀公民科学素质大赛通过线上设置每日答题、限时挑战答题、PK答题、专项答题等不同模式,让您在碎片化时间利用“小屏”提升科学素养。您还可以通过“测测你的数字科学素养”模块进行自测,了解自己在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精神与思想、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的基本情况。
同时,大赛还将从前沿科技、人工智能、科学家精神、应急科普、热点话题等不同角度,与相关单位合作开展不同主题的专项答题活动。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