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冯丽妃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8/8 18:21:50
选择字号:
对话式绘本阅读可促进学前孤独症儿童语言发展

 

记者8月6日从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了解到,该所副研究员李晶与合作者开展了一项关于对话式阅读的随机对照实验,探讨对话式绘本阅读能否促进孤独症儿童的言语互动(包括言语回应与主动沟通)和参与度,以及是否可以有效迁移至新书籍。相关研究8月1日发表于《孤独症与发育障碍杂志》。

社交沟通障碍常常是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在成长过程中所面临的核心挑战之一。近年来,对话式绘本阅读被用于改善孤独症儿童的语言与社交沟通能力。这是一种互动式的共享阅读方法,通过成人与儿童之间的动态对话,激发孩子的语言表达和思考能力。多数研究支持其对语言技能的促进作用,但干预效果的维持与迁移性尚不明确。

研究者招募了14名平均年龄5岁的孤独症儿童,其中9名孤独症儿童被随机分配至对话式阅读组,5名儿童分配至传统阅读组。两组儿童在阅读过程中会在文本相同位置被问到相同问题,区别在于对话式阅读组的教育者采用PEER和CROWD策略,而传统阅读组的教育者不使用这些策略。所有儿童经历四个阶段:前测、干预、后测及迁移测试。干预为期四周,每周三次,共12次。

研究表明,对话式阅读能有效促进孤独症儿童的语言和沟通能力发展。与传统阅读方式相比,对话式阅读组儿童在言语回应能力方面表现更突出,尤其在补全、回忆和WH类问题的回答上更为积极,显示出对故事内容更好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对话阅读组的儿童在干预过程中表现出显著更多的评论和提问等主动沟通行为,但在后测中的提升未达显著水平。这说明对话式阅读干预具有改善主动沟通的潜力,但儿童可能较为依赖外部策略的帮助(如提问卡),还不能完全掌握和内化这一技能。

此外,研究表明,干预后儿童的接受性词汇量显著增加,阅读时的专注力和参与度也明显提高。在技能迁移方面,儿童展现出将所学应用于新书籍的能力,但效果尚未完全显著,提示未来可能需要加强泛化训练以巩固干预效果。总体而言,对话式阅读通过结构化提问和即时反馈,为孤独症儿童的语言发展提供了有效支持。

研究者表示,对话式阅读强调成人与儿童的双向互动,而非单向的朗读。教育者和家长可以通过提问、扩展和重复等策略,为孩子创造更多表达机会。针对不同语言能力的儿童,可以采用渐进式提示策略。虽然短期干预已显现效果,但长期、系统的对话式阅读可能更有利于孤独症儿童的语言和社交能力发展。该研究证明了对话式绘本阅读的方法在干预阶段能够显著改善孤独症儿童的言语回应、主动沟通和词汇能力,为他们的语言发展带来了积极影响,也为孤独症儿童的语言干预实践提供参考。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07/s10803-025-06886-w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科研绘图理论及实操技巧》讲座举行 河口沉积物塑料生物降解机制研究获进展
超加工食品减重效果更差 微型中微子探测器有望检验物理定律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