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Josep Marco-Pallarés 来源:《认知科学趋势》 发布时间:2025/8/8 10:27:46
选择字号:
对音乐“无感”?可能是大脑区域“断连”

 

十年前,研究人员发现了一小群听觉正常、能从其他刺激中获得快感的人,却完全无法从音乐中感受到任何乐趣。这种被称为特异性音乐快感缺乏症的状况,源于大脑听觉网络与奖赏网络之间的功能连接减弱。在8月7日发表于《认知科学趋势》的一项研究中,发现这一现象的研究团队详细阐述了其背后的脑机制,并指出理解这种“断连”有助于揭示人们在体验愉悦与快乐时的个体差异。

“类似的机制可能也决定了人们对其他奖赏刺激的反应差异。”论文作者、西班牙巴塞罗那大学神经科学家Josep Marco-Pallarés 表示,“探究这些神经环路,将为研究快感缺失、成瘾或饮食障碍等与奖赏相关的疾病开辟新途径。”

为了识别特异性音乐快感缺乏症,研究团队开发了一套评估工具——巴塞罗那音乐奖赏问卷(BMRQ)。该问卷通过5个维度衡量一个人从音乐中获得奖赏感的程度:情绪唤起;情绪调节;培养社会关系;伴随音乐的舞蹈或动作参与;对音乐的主动寻找、收集或体验。患有音乐快感缺失的人在这5个维度上通常得分都显著偏低。

行为和脑成像研究进一步支持了这一结论。研究显示,尽管这些人能够正常感知和分辨旋律,说明他们的听觉皮层功能完整。功能磁共振成像扫描显示,他们在听音乐时,大脑奖赏系统的活动显著降低。而在面对其他奖赏刺激(如金钱奖励)时,他们的奖赏系统活动却与常人无异,说明奖赏回路本身并未受损,只是对音乐无感。

“对音乐缺乏快感,是由于奖赏回路与听觉网络之间的连接出现了断裂——而不是奖赏回路本身功能失常。”Marco-Pallarés 指出。

“如果奖赏回路本身运转不良,那么对所有类型的奖赏都会提不起劲。”论文作者、巴塞罗那大学神经科学家Ernest Mas-Herrero 解释道,“而我们现在强调的是,关键不仅在于奖赏回路是否被激活,还在于它如何与处理每一种特定奖赏所需的其他脑区进行互动。”

目前人们对于为何会出现这种障碍仍不清楚,但研究表明,遗传与环境因素都可能参与其中。近期一项针对双胞胎的研究发现,个体对音乐的喜爱程度中,约有54%的差异可由遗传效应解释。

即便在健康人群中,对奖赏刺激的敏感度也存在巨大差异;但针对特定奖赏的研究仍十分稀少,因为过去大多数关于奖赏回路的研究都默认:一个人要么对所有奖赏都敏感,要么都不敏感,事实并非如此。

“我们提出,用同样的方法去研究其他类型的奖赏,或许能发现更多特定快感缺失。”Marco-Pallarés 说,“例如,患有特定食物快感缺乏症的人可能在参与食物处理和奖励回路的大脑区域之间的连接上存在一些缺陷。”

目前,研究团队正与遗传学家合作,试图找出与特定音乐快感缺失相关的具体基因。他们还计划探究这种障碍究竟是终身稳定的人格特质,还是会随生命阶段而改变;以及音乐快感缺失或其他类似状况是否可以被逆转。(来源:中国科学报 冯维维)

相关论文信息:http://dx.doi.org/10.1016/j.tics.2025.06.015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科研绘图理论及实操技巧》讲座举行 河口沉积物塑料生物降解机制研究获进展
超加工食品减重效果更差 微型中微子探测器有望检验物理定律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