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江庆龄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7/30 19:04:09
选择字号:
《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年度观察2025》发布

 

7月26~27日,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软件工程学院、国际合作与交流处、科技处、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院共同主办的“人工智能的创新发展:伦理引领,治理赋能”论坛在上海滴水湖畔举行。近80位专家学者、政策制定者、业界代表、青年学子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人工智能(AI)领域的伦理挑战与治理路径。

开幕式在7月26日下午举行。华东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孟钟捷、法国蔚蓝海岸大学副校长洛朗·库尼永、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国际数据合作业务首席战略官潘汉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开幕式后,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张容南和上海科学学研究所研究员李辉共同发布并解读《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年度观察2025》。报告从全球视角审视了AI伦理观念和治理动态,涵盖来自12个国家20余位专家关于立法进展、技术风险、伦理挑战等多维度的内容。

成果发布。图片由华东师范大学提供

  ?

主旨演讲环节,上海纽约大学校长、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童世骏引入AI风险与好奇心议题,整合西方“好奇”(自愿原则)和中国“责任”(自觉原则)传统,呼吁在现代语境实践“好学”,平衡好奇与责任,推动中外文明互鉴;法国格勒诺布尔阿尔卑斯大学人工智能跨学科研究所科研主任索菲·阿查德探讨了图论在AI中的应用及其如何帮助提取隐藏的偏见与不公;上海大学“伟长学者”、智能哲学研究所主任孙伟平从人际关系的角度阐述了“智能治理的伦理政治风险”,指出资本驱动的智能治理掩盖了数字民主的新形式;法国里昂高等师范学校教授让-米歇尔·怀尔提出“AI伦理的哲学议程”,聚焦AI伦理与治理的伦理维度,阐述哲学提案的核心元素,即“全球性假设”,强调全球性的中心作用,澄清哲学在内容理解与解决路径中的作用。

随后的圆桌对话环节,8位专家围绕“中法视角下的人工智能创新与安全”进行对话。他们一致认为,建立具有广泛共识的AI治理框架和规则是未来合作的方向。

在7月27日的论坛上,11位中外专家分享最新研究进展,内容涵盖AI伦理和治理的多维度议题,包括语义学视角、后果主义威胁、智能治理风险、社会机器人责任、算法价值敏感性、数字认同以及科学智能的默会知识等。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散裂中子源二期首栋建筑提前完工 寻找外星生命的希望正迅速破灭
奇特星系惊现原始恒星 全球正经历前所未有的淡水流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