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至20日,广东医科大学常青树志愿服务队(以下简称常青树服务队)深入广东东莞鸡翅岭村、松木山村、巷头社区三地,开展以“体重管理年”为主题的健康实践活动。此次实践活动以“专业服务惠民,青春播撒健康”为宗旨,聚焦乡村老幼群体健康需求,精心设计的分众化健康课程、互动式体验活动与多场景服务模式成为亮点。
健康讲座现场。广东医科大学供图,下同
?
在鸡翅岭村文化活动中心,常青树服务队专为儿童打造“童真实验室”,将抽象的营养学知识转化为生动有趣的互动项目。20名小学生参与的“膳食宝塔挑战赛”上,不同颜色的积木块代表各类食物,孩子们通过组合积木直观掌握食物搭配比例,在游戏中理解每日饮食的科学结构。
“轻运动˙慢生活”工坊同样人气高涨,常青树服务队将传统八段锦拆解为“小动物模仿操”,“白鹤亮翅”等动作被赋予童趣解读,孩子们跟着志愿者模仿练习,欢笑声充满整个教室。物理实验环节中,队员们用气球模拟胃部膨胀过程,直观演示暴饮暴食的危害。“原来胃只有拳头大!”一名三年级学生的惊叹,道出了沉浸式教学带来的认知转变。
松木山村的老榕树下,“榕树养生堂”成为银发族的健康乐园。70余岁的阿婆们手持常青树服务队带来的“穴位图”,跟着学习“足三里”等养生穴位的定位与按摩方法,志愿者手把手教学,让中医养生知识变得可触可学。
健康科普推广现场。
?
针对老年群体的健康需求,常青树服务队特别开设“健康体重管理工坊”,用“拳头法则”等形象方式指导老人估算每日食量,将专业知识转化为易懂易操作的生活技巧。“手工绘画+纸杯传球”等趣味活动穿插其间,让老人们在互动中加深对健康理念的理解,主动参与到体重管理与日常养生中,点燃了银龄群体的健康热情。
巷头社区文化广场上,常青树服务队创新采用“流动摆摊+室内讲解”双模式,让健康服务触达更多居民。“健康体重小课堂”前,不少市民驻足咨询,志愿者耐心解答体重管理的常见问题,将科学理念传递给每一位参与者。
据介绍,此次实践活动中,常青树服务队突破传统的健康宣教模式,通过分众化设计破解“知识枯燥”痛点:为儿童将健康知识转化为游戏,助力习惯养成;为老人将专业内容简化为日常习惯,赋能颐养生活;为社区将健康理念融入日常场景,推动共建共享。
未来,该服务队将持续探索长效服务机制,让健康种子在乡野田埂扎根生长,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健康生态构建与振兴发展。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