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译|晋楠
最近,应晓宝从实验室“老板”那里收到一个令人难以接受的消息:“实验室没钱了,你的助理研究岗位不能按原计划延长到7月以后了。”
对于单亲爸爸应晓宝来说,突然失去家庭唯一的经济来源,这无异于晴空霹雳。
应晓宝的本硕博学位都在中国获得,如今他在美国马里兰大学教授安妮·西蒙的实验室已经工作了5年。事发突然,下一份职位在哪里?他十分茫然。
“现在,美国到处都在缩减经费,要找到一份适合的工作,情况很不乐观。”应晓宝近日在接受《科学》杂志采访时说,他打算暂时靠开网约车维持生计。
像应晓宝一样,如今许多美国“青椒”正在职业的悬崖边上摇摆,面临随时失业的风险。
应晓宝(左)与安妮·西蒙。图源:STEVEN RAMSLAND/SCIENCE
找应晓宝谈话,告诉他要丢掉工作的坏消息,让西蒙感觉十分煎熬。
这位马里兰大学的植物学家1987年从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博士后出站,至今已经从业38年。“在我的职业生涯中,从未做过这样的事。摧毁别人生计的感觉太让人痛苦了。”她在接受《科学》杂志采访时说。
但她不得不做这个“坏人”。2024年,美国农业部同意为西蒙团队开展的柑橘黄龙病田间试验提供资金。他们研究的是一种对经济影响重大的作物病害。原本,佛罗里达州盛产阳光橙,其产业价值近百亿美元,年产量超过2亿箱,是该州仅次于旅游业的第二大产业。但2005年以来,该州80%以上的柑橘树都被黄龙病毁掉,导致美国橙汁价格飙升,不得不依赖进口。
应晓宝已在西蒙的实验室工作了5年。原本,该课题组可以用美国农业部的经费继续支付他两年的薪水。但特朗普政府掌权后,这笔资金被冻结了。
时代的一粒灰,落在单亲爸爸应晓宝头上,足以压垮他。突然失去家庭唯一的经济来源,该怎么撑下去呢?
尽管持有绿卡,但在整体科研经费和岗位缩减的情况下,应晓宝并不确定短期内能否找到工作。
“形势逼人,我根本睡不着觉。”他说。
应晓宝正在疯狂寻找新的科研岗位。但找来找去,他发现符合条件的工作职位仅有一个。“我觉得这不会容易。”他说,“到处都资金短缺。”因此,他打算先去开Uber,勉强维持生计。
类似西蒙实验室的沮丧“谈话”,正在美国各地上演:美国联邦政府已暂停或终止了数十亿美元的拨款,并提议在下一财年将主要研究机构的经费削减40%以上,且试图削减支付给高校的间接成本(尽管目前尚未成功)。
悬崖边上的“青椒”们
“‘青椒’们压力山大,要么离开美国,要么离开科研。”布朗大学神经科学博士生艾米莉亚·文特里利亚说。她原本计划做博士后,现在却不确定了。“我看到这些人……他们极为出色,其中不乏各个领域的顶尖人才,却被无情地拒之门外。
美国学术科研体系整体或将面临剧烈萎缩。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5月数据显示,若国会通过白宫提出的削减方案,其资助的早期科研人员数量可能会锐减78%——从当前财年的95700名本科生、研究生和博士后,锐减至2026年的21400人。
多位行业人士表示,申请业界工作岗位的博士学位持有者激增。一家知名制药公司称,该公司相关申请量上涨20%。但业界未必能消化这些博士,尤其是考虑到还有大量被裁撤的科研人员也涌入求职市场。
很多刚入职的“青椒”同样感到焦虑。他们担心因为缺乏资金和人手,导致科研项目没法启动,难以满足后续终身职位的要求。
生物物理学研究者克里希纳·穆杜姆从2025年1月起担任范德堡大学助理教授。他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获得新资助,不得不对手头有限的启动资金精打细算。
“这种焦虑严重限制了我开展高风险、高回报的研究。因为项目结束时,我要确保能有研究成果展示。”穆杜姆无奈地说。
一些“青椒”在接受《科学》采访时表示,希望高校能调整对终身教职的要求,否则他们很可能会在未来几年失业。因为他们没有足够资金来积累好看的研究资历。
“对于很多‘青椒’来说,这是一个非常、非常可怕的糟糕时刻。”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认知科学教授芭芭拉?兰道说。
一位知名化学博主跟踪教职岗位市场已有9年,他预计未来一年美国教职岗位空缺将至少下降20%。“未来四年内,特朗普政府对高等教育、资助机构、教育部和国际学生的直接打压都不会停止。”他说。
学术研究正变成“高风险职业”
不光是“青椒”,美国的资深教授们也对未来感到焦虑。
随着经费缩减,教授们焦虑地盯着预算表,担忧自己的职业前景。今年5月,杜克大学医学院的基础研究科学家们被告知,如果3年内未能获得足够的外部经费,他们的薪水可能会被下调。“这是一种绕过终身教职制度、迫使终身教授自行辞职的巧妙方式。”该校一位教授对《科学》说。
对此,杜克大学回复称,校方正在评估各项财务方案,“以最大限度保留岗位”,教职人员减薪是一个方面,但尚未做出最终决定。
由于美国司法体系在很大程度上采用判例法,杜克大学这一政策能否通过,可能要取决于塔夫茨大学医学院教授针对该校2017年类似政策提起的诉讼结果。该案将于今年晚些时候开庭。
“在美国,学术研究正在变成高风险职业选择。”堪萨斯大学经济学家唐娜·金瑟说,当前的态势使得教授们更难招募团队成员,尤其是国际人才。
2023年的一项调查显示,美国STEM领域41%的博士生和58%的博士后持有临时签证。但若经费削减和签证政策持续收紧,这部分人才流入可能枯竭。特拉华大学化学工程教授阿尔蒂·贾亚拉曼曾作为国际学生赴美,她说:“我的实验室肯定要被缩编。早知道,我可能不会选择来美国……我会把时间投入到更稳定的地方。”
很多美国科学家开始考虑到海外发展,寻找出路。加拿大一所高校启动了一项计划——吸收20名被美国研究生院取消录取资格或重新考虑去向的博士生。欧盟新设立的“选择欧洲·从事科学”项目计划更承诺,在2027年前投入5亿欧元吸引各职业阶段科研人才。
“这简直是一场噩梦。”回忆起那场不得不进行的“谈话”,安妮·西蒙说,“我为美国科学研究的未来感到恐惧。”
形势令人窒息。每一个辗转难眠的夜晚,应晓宝都在希冀能找到一份适合的科研工作。
参考资料:
https://www.science.org/content/article/it-s-nightmare-u-s-funding-cuts-threaten-academic-science-jobs-all-levels
https://chemjobber.blogspot.com/2025/04/predictions-about-chemistry-faculty.html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