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敏,陶春蓉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7/7 16:44:07
选择字号:
最新成果为全球卒中患者治疗提供“中国方案”

 

静脉溶栓是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降低致残率的核心治疗手段,但静脉溶栓后往往仍有部分患者面临瘫痪风险,溶栓后抗血小板治疗何时开展、选择何种药物,何时使用药物,对患者预后至关重要,这也是困扰卒中治疗的临床痛点。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神经内科教授胡伟团队首次通过高质量循证医学证据证实,对于发病4.5小时内接受标准静脉溶栓治疗、但不符合血管内取栓条件的急性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溶栓后早期(1小时内)加用短效静脉抗血小板药物替罗非班(糖蛋白IIB/IIIA受体拮抗剂),能显著提升患者完全康复比例,且安全性良好。7月4日,最新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

这项名为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早期应用替罗非班的疗效与安全性评估研究(ASSET-IT研究)由胡伟团队牵头设计并组织实施,联合国内38家高级卒中中心共同完成,为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研究共纳入了832例在发病4.5小时内接受静脉溶栓、但不符合血管内治疗(取栓)指征的急性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受试者被随机分配接受为期24小时的替罗非班或安慰剂静脉滴注治疗。

结果显示,替罗非班组90天良好功能结局比例显著高于安慰剂组,且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低,死亡率与安慰剂组相近。这项研究首次通过高质量临床试验证实,在静脉溶栓后尽早给予短效静脉抗血小板药物,能够显著提高非取栓适应证的缺血性卒中患者的功能恢复率,拓展了这类患者的治疗窗口和手段。

研究人员介绍,ASSET-IT研究成果不仅填补了国际上关于缺血性卒中超急性期治疗策略中的关键空白,也为全球临床医生处理此类常见且治疗选择有限的患者提供了清晰可行且安全的“中国方案”,有望改善数百万卒中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56/NEJMoa2503678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果树还能变石头 两道同心圆环揭示恒星“双重引爆”证据
有证据证明成年人类也会萌发新脑细胞 桃多组学数据库PeachMD发布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