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江庆龄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7/5 21:29:37
选择字号:
这场沙龙上,他们共探“精准医疗重塑人类生命健康”

 

7月4日,以“精准医疗重塑人类生命健康”为主题的“好望角科学沙龙”在上海举行,来自学术界、产业界、资本界的人士齐聚一堂,共同探讨精准医疗的产业化路径与未来机遇。

沙龙现场。

  ?

信达生物制药集团创始人、董事会主席、首席执行官俞德超聚焦《在生物制药产业发展最好的年代坚定全球创新》进行报告分享。生物药和先进疗法掀起了两次药物开发的技术创新浪潮。过去十年,中国生物药行业经历了蓬勃发展的时期,创新生物药在中国变得越发可及。

“从授权引进到源头创新,中国创新药正在实现真正的弯道超车。”俞德超表示,我国目前在双靶点激动剂、双抗及双载荷ADC等前沿技术领域已取得多项突破。他以减重药物玛仕度肽为例,介绍了该药物通过GCG/GLP-1受体激活双重效应,实现综合代谢获益的机制。

俞德超指出,在几万个靶点里真正做成药、获批上市的并不多,能成“大药”的更少。“做一百个靶点能成五六个就算赢,核心是怎么比别人‘更早找到这五六个药’。而以新一代IO和ADC为代表的创新管线将陆续迎来全球开发新机会,未来将有更多创新型ADC、双(多)抗、自身免疫、心血管及代谢管线逐步进入全球开发。”

“我们估算人体约有200万亿个细胞,只要能把这200万亿个细胞‘照顾好’,就可以大大延长人类的健康寿命。”西湖大学讲席教授裴端卿在报告《iPSC重编程:从废弃体液到干细胞药物》中介绍,可以利用细胞命运调控技术,将尿液等人体废液诱导转化成多能干细胞。这些细胞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可以变成多能干细胞,也可以变成神经干细胞,在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治疗中有非常好的应用前景。

裴端卿同时分享了将干细胞转变成干细胞制剂、干细胞功能分化后的提取物、类器官等干细胞药物的方式。他强调,建立标准化的临床级干细胞资源库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支撑,需同步推进技术创新与伦理法规建设。

“从单一类型细胞到复杂实质脏器的重编程,我们正在见证细胞工程领域的革命性突破。”裴端卿表示,细胞命运的可控性调控是再生医学的基石,但如何在规模化生产中确保细胞产品的高效、稳定和安全,仍是全球共同面临的挑战。

在科学沙龙的圆桌讨论环节,两位主讲嘉宾与上海交通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生理系教授郭滨以及来自微光医疗、赛岚医药、赛蕴生物等生命科学领域的企业界人士,就精准医疗的技术进展、研发破局、未来机遇等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中科创星创始合伙人米磊表示,新兴生物技术正以底层科技突破为引擎,逐渐改变人类的生命健康观念,从曾经的“对抗疾病”转向“掌控生命质量”,从过去的“群体经验”迈向“个体精准”。在重构疾病认知边界的同时也催生万亿级生命经济生态。在老龄化、慢病化成为人类生命健康主要矛盾的当下,还要依托政策的支持、资本的耐心和公众的理解,共同推动精准医疗成为人类健康事业的新支柱。

“好望角科学沙龙”由中科创星、东壁科技数据、上海市研发公共服务平台管理中心共同发起举办,此前已成功举办三期,分别聚焦核能技术、量子计算和RISC-V芯片等前沿领域。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果树还能变石头 两道同心圆环揭示恒星“双重引爆”证据
有证据证明成年人类也会萌发新脑细胞 桃多组学数据库PeachMD发布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