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广州市科协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联合市科普工作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将于7月5日至8月31日举办“广州科普之夏”主题活动。记者从会上获悉,该活动旨在通过一系列特色项目和精彩内容,为市民游客带来别开生面、内容丰富的科普文化盛宴。
发布会现场。朱汉斌 摄
?
广州市科协副主席倪玉根表示,为推动构建“广州特色科普生态圈”,市科协通过四招创新组合拳统筹科普资源、发动社会力量参与:一是擦亮品牌,打造“日月冬夏”常态化科普品牌活动;二是协同联动,以联席会议为枢纽,协同相关部门整合科普资源、开展科普活动;三是公益托底+市场增效,全年提供超30万个免费名额,确保基础服务公平可及;同时,鼓励市场化运营,带动科普产业发展;四是数字赋能,建立“科普广州”科普资源库云平台,实现“线下体验、线上延续”的全时服务。
据介绍,“广州科普之夏”主题活动将充分调动各行业部门、科普主体、社会力量等参与科普工作的积极性,构建“百馆联动、千场活动、百万人参与”的暑期科普文化开放格局。暑假期间,全市超150家科普基地、科普资源单位将联合推出上千场涵盖科普展览、研学实践、互动体验等形式的特色活动,预计吸引超百万市民游客参与。
在活动模式上,“广州科普之夏”坚持公益性和市场化相结合。一方面,全市科普基地和资源单位开放数万个免费活动名额,让广大市民游客领略广州科普的独特魅力;另一方面,积极探索以市场化手段为市民游客提供高品质科普文化服务,带动科普场馆、文化商旅、研学实践等相关产业消费业态发展,以“科普+文旅”品牌效应展示广州科技与文化融合发展的城市魅力,提升广州市民游客暑期文化生活的“科技含量”。
记者了解到,本次活动精心打造八大系列科普场景,进一步丰富广州特色科普生态圈。“乐享研学之旅”,整合优质资源开展主题研学,探索市场化推动高品质科普研学和文旅活动发展;“走进重点实验室”,联合开放呼吸疾病全国重点实验室、海洋生物标本馆与全国重点实验室等一批重点实验室,让市民游客零距离接触尖端科技;“探秘高新技术企业”,组织参观代表性企业,深化对新质生产力的认知;“寻访知名高校”,带领中小学生感受顶尖学府科研与学术氛围;“畅游科普场馆”,联动特色场馆满足多元科普需求;“玩转科学课堂”,打造精品课程与实践活动;“科普大篷车进基层”,创新“移动科普”模式,将科学送到百姓家门口;“云游科普嘉年华”,实现云端科普全民互动。
广州市河长制办公室综合组信息小组组长、广州市河涌监测中心主任周新民表示,此次“广州科普之夏”中,市河长办协同推出12条水科普精品研学路线,串联治水展示馆、黑臭水体整治示范点等节点,市民可实地了解先进治水技术、感受水环境改善成果。
共青团广州市委副书记杨翊翀表示,今年暑假期间,团市委将以“活力广州精彩一夏”为主题,聚焦“科普”“非遗”“志愿”“运动”四大主线策划开展系列暑期青少年校外实践活动。
为保障活动顺利开展,广州市科协建立“市科协牵头、多部门协同、全社会参与”的联动机制。比如,协同市河长办推出“水文化+”科普研学路线,打造“珠江生态文化”展示窗口;联合团市委聚焦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组织“一起趣研学”等主题活动;联合广州实验室开展“南山杯”呼创赛,凝聚全社会科普合力。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