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由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等主办的科普进校园湾区百校行、2025年广州“院士专家校园行”暨广州外国语学校第91期博雅讲坛在广州外国语学校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广东省科协主席陈勇以《哲学与能源》为题,为该校师生带来一场贯通人文与科学的跨界讲座。
陈勇院士(右二)应邀到广州外国语学校作报告。黄宇轩 摄
?
活动由广州外国语学校承办,广州市科协副主席曾雪玲、广州市科协科学普及部副部长李嘉、广州市教育局科研处处长陈颖钊、广州市南沙区科技局局长杨勇、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科技合作处副处长马学涛,以及广州外国语学校党委书记林伟洪、校长彭斌等出席活动。
在1小时的讲座中,陈勇以哲学为经、能源为纬,编织出跨学科认知图谱。他简述了哲学的概念及其对做人、做事的重要性;介绍了能源的概念、重要性、种类和工作原理,并从哲学的角度分析能源利用存在的问题,最后简单介绍未来能源的发展方向。整场讲座融科学理性与人文哲思于一炉,既有理论高度,又具现实温度。
陈勇院士作报告。朱汉斌 摄
?
现场互动环节,学生们就核能安全、碳排放等热点问题踊跃提问,陈勇以“没有终极能源,只有时代选择”的辩证观点逐一解答。陈勇以哲学思维为刃,深刻剖析了当前能源利用体系中的关键问题,并对未来方向提出洞见,特别介绍了生物质能源创新应用的生动案例——如利用农业废弃物转化清洁能源,甚至提出探索“牛‘气’变能源”的前沿构想,点燃了在场师生对科技未来的无限想象。
作为广州外国语学校文化品牌,博雅讲坛持续搭建高端学术对话平台。林伟洪表示,期待同学们既能以哲学思维破解成长困惑,也能以科学精神投身能源革命,树立远大志向,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中书写青春华章。
陈勇院士与参会嘉宾、学校领导合影。黄宇轩 摄
?
与会师生们也纷纷表示,这场跨学科对话不仅拓展了认知边界,更在价值观层面产生深层触动,为理解复杂世界提供了多元思维工具。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