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可将少量土样放入手心,加水充分湿润、调匀,用手先搓成直径约1厘米的团粒后,再搓成直径约3毫米的细长条,然后将细长条卷成环状。如果不能成细条且成珠不成条则为砂土,如果细条完整且成环时无裂痕则为粘土,搓成条时易断裂则为轻壤土……”
陈春兰(最左)向学生介绍捏土辨土质方法。
?
位于湖南省常德市桃源县宝洞峪村的中国科学院桃源农业生态试验站(下称桃源站)里,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下称亚热带生态所)高级工程师陈春兰正向来自桃源县文昌中学、漳江中学的学生,介绍捏土辨别土质的方法。
5月16日至17日,亚热带生态所开展“以科学之问 启未来新程”为主题的中国科学院第二十一届公众科学日科普进校园活动暨2025年湖南省科技活动周活动,为常德市桃源县文昌中学、教仁中学、文津学校、漳江小学等学校的2200多名师生科普科学知识。
科普讲座现场。
?
玉米起源于哪里?玉米生理成熟的标志是什么?带斑点的玉米能吃吗?科普讲座环节,亚热带生态所科普志愿者通过通俗化的讲述方式,开展主题为《玉米“探索之旅”》《微生物:地球的超级英雄与人类的秘密盟友》《探索土壤奥秘,守护地球的生命根基》《神奇的微生物王国》的科普讲座。课堂上,同学们纷纷举手踊跃提问、作答,对科学问题展现出浓厚的探索兴趣。
学生们体验测水质。
?
采茶叶、看茶色、闻茶香、识茶品,科学体验环节,同学们在亚热带生态所副研究员盛荣的带领下,参观茶-草-牧系统,让学生自行采摘茶叶,体验采茶过程,并准备红茶、绿茶、乌龙茶等茶叶品种,讲解其区别后让学生通过观色、闻香等环节猜茶品类型。此外,同学们还体验了不同类型土壤pH测试、不同类型水质测定等科学体验活动。
盛荣(右)带领学生采茶、识茶品。
?
亚热带生态所研究员、桃源站站长朱宝利等科普志愿者还带领学生们参观桃源站的坡地利用方式定位、耕作制度定位、土壤熟化过程定位等试验,了解南方丘陵区典型利用方式对水土保持等环境效应的影响、南方稻作区几种典型稻田耕作制度对土壤地力演变及其环境效应影响、茶/果-草-牧立体种养系统应用前景以及土壤发育过程、人类加速土壤熟化的意义等内容。
科普现场。
?
此次活动由亚热带生态所、桃源县科学技术局、中共桃源县委宣传部、桃源县教育局、桃源县科学技术协会联合主办,桃源站承办。
科普志愿者向学生们科普科学知识。本文图片均由何艳清拍摄
?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