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行勇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5/7 19:48:09
选择字号:
国家授时中心提出并实现小型化光钟

 

近日,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小型化光钟研究团队基于原创的量子干涉吸收增强光谱原理,提出并实现了小型化光钟,有望在微型自主定位、导航、授时等系统(μPNT)中发挥重要作用。

国家授时中心研究员张首刚和云恩学带领的国家授时中心小型化光钟研究团队,提出了基于单色光与铷原子相互作用实现构架更加简单的小型光钟。在该方案中,基于反向传播的泵浦光与探测光作用的量子干涉增强构型,较传统的饱和吸收方法,获得消多普勒展宽(Doppler-free)的吸收增强共振光谱,可实现小型化高性能光钟。这一新方案,约40℃的钟泡工作温度有利于实现原子钟的低功耗和长寿命,约100μW的激光光强有利于应用体积和功耗都更小的激光器。

基于量子干涉的小型光钟方案及性能,左:实验方案;右:频率稳定度测量结果。Peter Yun (云恩学)供图

该研究团队搭建的2套一样的小型化光钟实验装置,频率比对结果显示,锁定的激光频率秒级稳定度1.8E-12,万秒稳定度为8.4E-12。相较于自由运行情况,锁定后激光频率稳定度提升2个量级以上。

据悉,该研究工作得到法国FEMTO-ST实验室的Rodolphe Boudot教授的大力支持,相关成果发表于近期出版的国际著名期刊《物理评论应用》(PHYSICAL REVIEW APPLIED)。

文章相关信息:https://doi.org/10.1103/PhysRevApplied.23.034063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哈佛认证抗衰清单:红茶+浆果有助逆龄 揭秘超短周期行星系统随时间演化规律
即将迎来 “火炉模式”,这样种树降温5度 《科学》(20250502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