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科学院 发布时间:2025/4/25 9:50:48
选择字号:
中国科学院2025年院士增选指南发布

 

2025年度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指南

院士制度是党和国家为树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导向,凝聚优秀人才服务国家设立的一项重要制度。中国科学院院士(以下简称院士)是国家设立的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

为做好2025年度院士增选工作,按照深化院士制度改革精神和有关规定,制定《2025年度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指南》。

一、增选领域学科方向和名额分配方案

(一)数学物理学部

1.数学5名,其中基础数学不少于2名,应用数学不少于2名。

2.物理Ⅰ(包括凝聚态物理、声学、原子分子物理、光学与量子信息等)6名,其中水声学1名,原子分子物理1名,量子信息物理1名。

3.物理Ⅱ(包括基础物理、原子核物理、粒子物理、等离子体物理等)3名。

4.力学1名。

5.天文学1名。

(二)化学部

1.无机分析4名,其中无机化学2名,分析化学、环境化学2名。

2.有机高分子4名,其中有机化学2名,高分子2名。

3.物化化工4名,其中物理化学2名,化工2名。

4.稀土元素化学1名。

5.谱学分析与成像1名。

6.碳中和化学化工1名。

(三)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

1.基础生物学5名。

2.医学6名,其中临床医学3名,医工交叉与智慧医学1名。

3.农学、生态与进化6名,其中农业科学3名,生态保护与修复1名。

4.生物制造1名。

5.妇科学(临床)1名。

(四)地学部

1.地质Ⅰ(包括沉积学、构造地质学、古生物学、前寒武纪地质学、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等)3名,其中地质与生命1名。

2.地质Ⅱ(包括地球化学、第四纪地质学、工程地质学、矿床学与矿相学、矿物学、数学地质学、水文地质学、岩石学等)3名。

3.地理学(包括人文地理学、生态与环境科学、遥感与地理信息科学、自然地理学等)3名,其中人文地理学1名。

4.大气海洋(包括大气化学、大气物理学、气候学、天气学、海洋地质学、海洋化学、海洋生物与生物海洋学、物理海洋学等)3名,其中深海科学与资源能源1名。

5.地球物理(包括大地测量、固体地球物理、空间物理、月球与行星科学等)3名。

(五)信息技术科学部

1.信息Ⅰ(包括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微电子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仪器仪表与传感等)5名,其中集成电路芯片1名。

2.信息Ⅱ(包括电子科学与技术、光学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网络空间安全等)5名,其中空天光学系统1名。

3.人工智能科学与技术的数理基础1名。

(六)技术科学部

1.材料(包括金属材料与冶金、无机非金属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特种材料、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加工技术等)5名,其中宽禁带半导体材料1名。

2.工程Ⅰ(包括机械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航空科学与技术、航天科学与技术、兵器科学与技术、核科学与技术等)6名,其中绿色能源装备1名。

3.工程Ⅱ(包括力学、建筑学与城乡规划、土木与水利工程、交通运输工程、矿业与油气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等)5名,其中船舶与海洋工程1名。

(七)特别推荐领域

名额不超过8名,另行安排。

2025年院士增选名额不超过100名。

二、候选人资格条件

根据《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办法(试行)》,院士候选人应为满足以下基本条件的中国公民。

1.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祖国、品行端正、学风正派。

2.从事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工程科学方面的研究工作,在科学技术领域取得了系统性和创造性的重要成就,并为中国科学技术事业或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突出贡献。

三、推荐原则

推荐候选人要坚持以重大贡献、学术水平、道德操守为准绳,强化满足国家发展和安全的战略需求并作出贡献的价值导向,注重领域学科间的平衡发展,着重推荐长期奋战在科研一线的科研人员。坚决破除“四唯”,打破论资排辈,不以人才“帽子”为依据。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宇宙射电探测器或在15年内找到暗物质 2029年,“毁神星”将与地球擦肩而过
最精准太空时钟即将发射 人类首次通过欺骗眼睛观察到新颜色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