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气候变暖正在加剧,我国西北地区的极端气候事件愈发频繁。融雪洪水作为一种冰冻圈灾害,正对区域生态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构成严重威胁。
近日,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冰冻圈与冻土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团队通过深入研究,系统评估了西北地区融雪洪水风险并揭示其时空演变规律。这一成果为区域防灾减灾和水资源管理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相关论文发表于《地理与可持续发展》。
研究团队利用1948年至2022年的全球陆面同化径流资料和社会经济数据,基于自然-社会二元结构模型,构建了融雪洪水识别阈值模型和灾害风险评估框架。研究发现,过去74年间,西北地区的融雪径流显著增加,尤其是西北和西南山区。20世纪90年代后,融雪径流的峰值由4月提前至3月,流域洪水发生频率显著上升。新疆北部的融雪洪水虽然发生频次较低,但规模较大;而祁连山周边流域则以小规模但频繁的融雪洪水为主。
研究还表明,融雪洪水灾害的高风险区域主要分布在新疆北部、南疆叶尔羌和喀什葛尔流域、三江源地区以及黄河中游的龙门峡至三门峡段。这些高风险和较高风险地区占西北地区总面积的15.5%。研究结合社会经济数据,量化了融雪洪水对区域人口、经济和基础设施的潜在威胁,为防灾减灾提供了科学依据。
论文第一作者张溪表示:“精准识别融雪洪水高风险区,有助于优化区域水资源管理与防洪工程布局,降低未来极端气候事件的灾害损失。”
通讯作者许民副研究员指出:“融雪洪水的时空变化是气候变化的敏感指示器。本研究提出的灾害风险评估框架,不仅适用于我国西北地区,还可推广至全球高山地区,为区域洪水灾害防范和应对提供科技支撑。”
融雪洪水是冰川、积雪快速消融引发的突发性洪水,具有突发性强、破坏力大的特点,常导致农田淹没、基础设施损毁等灾害。西北地区作为我国冰冻圈关键区,其融雪洪水风险评估对“一带一路”沿线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16/j.geosus.2024.100261
中国西北地区融雪洪水风险空间分布。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供图。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