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科学家回信|卢灿忠:LCD屏和OLED屏的护眼真相 |
|
编者按:2023年5月起,“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与中国科学报社联合发起“科学家回信”活动,邀请广大读者向自己心中向往尊敬的科学家、科技工作者提问、留言。活动启动后,“学习强国”“科学网App”收到了读者的踊跃留言。我们精选了读者熊彬的提问,请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研究员卢灿忠发出第九十九期手书回信。
以求索之问激发科学探讨,以互动回应碰撞科学新知,“学习强国”“科学网App”愿成为公众与科学的信使,欢迎你进入“向科学家提问”小程序提问、留言。
读者熊彬:尊敬的科学家您好!网传有一种说法,移动通信设备使用LCD屏幕比OLED屏幕对眼睛更友好。请问,这种说法是真的吗?
卢灿忠:LCD屏幕比OLED屏幕对眼睛更友好的说法,可能主要基于频闪问题。LCD通过背光层照射液晶层显示图像,通常采用控制电流或电压调节亮度的直流调光(DC调光)方式,由于背光持续开启,不会出现频闪现象,因此对眼睛刺激相对较小。
而OLED屏幕中每个像素由有机材料自发光,无需背光支持。但由于电流或电压变化会导致像素点色度偏移,因此OLED屏通常不能采用DC调光,而是依赖脉宽调制(PWM)调光技术,通过快速开关像素点来模拟亮度变化。这种调光方式会导致频闪现象,虽然肉眼难以察觉,但通过神经系统的持续感知会导致眼疲劳、头痛等症状。
在减少有害蓝光辐射方面,OLED屏幕具有一定优势。LCD屏幕的背光层中短波长蓝光(415~455纳米波段)比例较高,且无法独立调节单个像素亮度,导致存在较强的有害蓝光辐射。相比之下,OLED屏幕的蓝光波长相对较长,有害蓝光比例较低,同时自发光特性可通过控制像素点减少蓝光总量。例如,在显示深色画面时,未发光区域不产生蓝光,整体蓝光强度更低。
因此,LCD和OLED屏幕对眼睛的影响各有利弊,不能简单地说哪种屏幕绝对更友好,需要根据使用场景和个人需求来判断和选择。LCD在避免频闪方面表现更优,如果对频闪比较敏感或需长时间阅读(尤其是深夜阅读),可以选择LCD屏的电子产品。
OLED则在蓝光控制方面更具优势,若注重显示质量和减少蓝光危害,优先选择OLED屏,同时可以考虑高频PWM或类DC调光技术的OLED屏,会一定程度减轻频闪。
需要强调的是,无论哪种显示屏,长时间使用都会对眼睛造成一定的负担,屏幕对眼睛的影响并非单纯的技术参数比拼,使用场景与个人用眼习惯才是关键变量,注意控制时间和用眼卫生可能更加关键。
凭借柔性形态、高对比度、快速响应、广视角等更优秀的显示性能,OLED已取代LCD成为智能手机最主流的显示技术,成为人们日常视觉信息交流的主要媒介。随着OLED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如蓝光子像素功耗降低与材料稳定性提升),未来OLED有望在保持显示优势的同时,通过技术创新实现更护眼、更健康的视觉体验。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