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体物理学家观测到有史以来能量最高的中微子。2023年2月13日,立方公里中微子望远镜(KM3NeT)捕捉到这个可能来自遥远星系的粒子。该望远镜主要由地中海海底一组光探测器组成。
工程师准备将KM3NeT模块添加到海底探测器网络中。图片来源:Paschal Coyle/CNRS
?
负责监测望远镜的研究人员直到2024年初完成首轮数据分析时,才注意到这一探测结果。去年,他们在意大利米兰的一次会议上公布,这可能是一个创纪录的事件,但没有透露中微子的时间、方向或能量等细节。
“我们必须说服自己,这不是望远镜出了什么奇怪的问题,而是真实发生的。”法国艾克斯-马赛大学的中微子物理学家、KM3NeT发言人Paschal Coyle说。这一研究结果2 月12 日发表于《自然》,还将在即将公布于arXiv 预印本平台的4篇论文中进行阐述。
中微子是电中性粒子,质量非常小。它们通常是在核反应中产生的,比如太阳中心的核反应中,能量为数百万电子伏特(106eV)。
但在过去10 多年里,研究人员记录了能量前所未有地高达数千万亿电子伏特(1015eV)的中微子,这些中微子被认为起源于遥远的星系。不过,迄今探测到的能量最高的粒子不是中微子,而是一种被称为“上帝粒子”的宇宙射线。
KM3NeT由一组灵敏的光探测器组成。这些探测器固定在意大利西西里岛海岸附近约3500 米深的海底,另外还有一个较小的阵列,位于法国土伦附近。探测器能够捕捉到诸如μ子等高能带电粒子发出的光。μ子不断降落在地球表面,因为它们是宇宙射线撞击空气分子时产生的。但偶尔,撞击地球表面的宇宙中微子也会产生μ子。
在2023年2月西西里观测站探测到的这一事件中,研究团队根据μ子产生的异常光量估计,其携带的能量为120拍电子伏特(1PeV 等于1015eV)。该粒子的运动轨迹相对于地球表面接近水平,且向东朝着希腊移动。
“120拍电子伏特的能量足以表明这是一个重大事件。”冰立方天文台的中微子物理学家Elisa Resconi说。该天文台位于南极,在2012年首次探测到宇宙中微子。
基于粒子的高能量及其近乎水平的轨迹,研究团队得出结论,这个μ子很可能不是由宇宙射线产生,而是由中微子产生,其能量是此前观测到的任何中微子的20多倍。
没人确切知道超高能中微子来自何处,但可能的源头包括巨大的黑洞、伽马射线暴。还有人认为,当质子等粒子与宇宙微波背景(宇宙大爆炸的遗迹辐射)发生碰撞时,星际空间中也会产生一些超高能中微子。
当KM3NeT观测到这一创纪录的中微子时,它拥有21组探测器。从那以后,研究团队又部署了12组,这增加了望远镜能够探测到的事件数量,也提高了数据精度。到目前为止,研究人员有足够的资金将探测器数量增加到120组,他们希望最终能达到230组。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4-08543-1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