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刁雯蕙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11/27 12:41:16
选择字号:
深圳大学发布新型社会仿真模拟平台

 

11月26日,由深圳大学社会科学部主办、传播学院与计算机与软件学院联合承办的Society Zero Universe LLMs社会仿真模拟平台发布会在深圳大学举行。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及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智能时代社会科学研究的新方法、新路径。

中国科学院院士、深圳大学校长毛军发表示,“Society Zero Universe LMMs社会仿真模拟平台”的发布,本次发布会不仅是学校在跨学科建设与布局上的大胆尝试,更清晰标示出深圳大学文理交叉、文工交叉的学科发展方向。这一平台的推出,既契合国家“人工智能+”行动中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向人机协同模式转变的战略要求,也为传统人文社会科学转型升级带来全新机遇,同时彰显了深圳大学服务“国之大者”、推动科研范式变革的责任与决心。

作为本次发布会的核心成果,Society Zero Universe平台以大型语言模型为认知中枢,构建多智能体协同的社会模拟系统。该平台构建了四大核心特色,平台坚持人文社科引领,助力研究者将理论构想转化为社会仿真实验;通过生成式工作流程,用户仅需自然语言描述即可自动生成智能体、空间、逻辑与流程四大实验资产;依托创新的模型上下文协议(MCP),平台如同配备“USB接口”,灵活接入地图、新闻、金融等外部数据源,实现虚实融合;同时,全流程数据捕捉机制完整记录环境演变与智能体思维链。

Society Zero Universe 平台界面。深圳大学供图

在技术特色能力上,该平台采用混合智能体框架,兼顾十万级规模仿真效率与关键个体高认知拟真度;构建了全栈智能体架构,全面支持 MCP 与 A2A 多智能体交互协议;实现自然语言全流程掌控,零代码驱动复杂仿真实验;并建立科研级实验底座,做到可视、可控、可复现。

发布会上,深圳大学联合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联合发布多方合作倡议。倡议聚焦三个方面:

一是打破技术壁垒,实现开放兼容,倡导共同制定通用Agent通信接口与数据交换标准,推动多源异构模型组件化接入统一仿真环境,实现系统无缝集成与联合实验;

二是发挥专业优势,深化协同攻关,号召依托算法开发、模型构建等领域优势,组建合作网络开展跨机构跨学科协作,攻克高难度建模与可验证挑战;

三是凝聚学术共识,共建评价体系,提出共享实验数据、场景库与评测方法,共同制定面向智能社会科学的可信度标准与伦理规范,为计算仿真实验研究提供科学指导。

发布会现场。深圳大学供图

在研讨环节,来自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专家围绕各自研发的大模型社会仿真模拟平台进行集中展示,并展开交流。与会专家还围绕该大模型后续在社会科学领域的规模化推广、精准化落地提供了建议与可行路径。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借乙烯调控棉纤维又长又强,有希望了 拯救微生物可能是史上最重要的保护行动
研究发现最暗弱双黑洞潮汐撕裂恒星事件 神舟二十二号飞船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