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尹华军团队以青藏高原东部高寒森林中的冷杉林为研究对象,系统采集了根际与非根际土壤样品,结合多组学技术与生物信息学分析,综合评价了土壤养分有效性、酶活性及微生物多样性等关键指标。相关成果于11月19日发布于《BMC 植物生物学》。
研究发现,根际土壤的生态系统多功能性显著高于非根际土壤,且该差异在不同海拔梯度下均保持稳定,表明根际在维持土壤多功能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土壤微生物对多功能性的影响具有生境特异性:细菌多样性在根际土壤中对多功能性起主导作用,而真菌多样性则与非根际土壤的多功能性更为相关。此外,微生物生物量(尤其是真菌生物量)对根际和非根际土壤多功能性均具有显著正向调控作用。
本研究从根际视角出发,将根际过程整合至“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功能”理论框架中,系统揭示了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多功能性形成机制的差异,为高寒森林生态系统的保护与恢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186/s12870-025-07637-w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