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彬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11/24 23:39:09
选择字号:
《更多想象空间(第二辑)》在京发布

 

日前,记者从北京邮电大学获悉,由该校教授纪阳团队打造的《更多想象空间——工程想象力创作(第二辑)》正式发布。据悉,该书以工程科幻创作为核心载体,凭借丰富的理念创新与内容设计,为破解大学生想象力困境、推动工程想象力教育普及提供了可落地的实践路径,引发教育界与高校学子广泛关注。

当前国内高校工程教育中,想象力培养环节相对匮乏,多数理工科课程聚焦逻辑分析与理论推导,学生缺乏将科学、技术、社会、人文等多学科知识创造性整合的训练。调研显示,我国科幻教育相关研究稀缺,与工程领域结合的文献更是寥寥无几,导致大学生难以构建对未来工程科技的完整图景,创新潜力难以充分释放。

同时,学生创作的科幻作品因缺乏专业发表平台,大量优秀创意被埋没,进一步制约了工程想象力的激发与培育,成为工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突出瓶颈。

更多想象空间(第二辑)  受访者供图

作为工程想象力教育的阶段性成果,《更多想象空间(第二辑)》汇集了北京邮电大学首届工程科幻创作大赛优秀作品,内容涵盖四大核心板块,形成“理论引导—方法训练—问题探索—实践创作”的完整体系。

在教学方法创新上,第二辑新增前瞻思想实验教学法与最小想象单元学习法,打破传统工程教育的思维局限。前瞻思想实验教学法鼓励学生跳出既有认知框架,通过假设推演、逻辑论证探索科技发展的可能性;最小想象单元学习法则将宏大的工程想象拆解为可操作的日常练习,降低创作门槛,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到工程想象力的培养中。书中大量真实创作案例与详细教学指引,不仅为高校工程教育提供了鲜活教材,更让读者能直观感受工程科幻创作的魅力与实践路径。

值得关注的是,第二辑收录的学生作品来自北京邮电大学电子工程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计算机学院、未来学院等多个院系,覆盖不同年级与专业,充分展现了跨学科融合的创作氛围。作品中既有对AI奇点、星际文明等前沿科技的大胆构想,也有对技术伦理、人类命运的深刻反思,文字间饱含创新热情与专业思考,成为大学生工程想象力的生动缩影。

“工程想象力不仅是一种工程思维,更是融合技术、社会、团队合作的完整世界观。”纪阳强调,工程活动本质上是想象力的产物,当前大学教育中想象力培养的缺失,导致学生难以将专业学习与未来发展紧密结合,而工程科幻创作正是弥补这一短板的有效载体,能让学生在创作中实现知识整合、思维训练与情感激发的多重成长。

此外,随着第二辑的正式发布,《更多想象空间》第三辑已启动筹备,计划创新性融入大考工理念,聚焦“工之源流与教育传承”核心命题,围绕李约瑟之问、钱学森之问等关键议题,探索古今工程教育的融合路径。

第三辑将聚焦“工之源流与教育传承”核心命题,鼓励创作者从《考工记》等传统工程古籍中汲取灵感,结合当下AI、通信、智能制造等技术场景进行创意创作,思考“中国古代科技领先的原因”“未来工业革命的中国机遇”等深层问题;以传统工程教育理念为灵感,构建未来工程教育场景,融入结构化阅读、最小想象单元(MIU)等实践方法,展现工程思维的传承与升级。与此同时,团队配套阅读课程将同步升级,采用“顶天立地,融会贯通”的结构化阅读体系,打造专属阅读专架与精选书单。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迄今最全面最逼真的虚拟大脑问世 车上喝饮料不洒了?“黑科技”水杯来了
超加工食品正将年轻人推向前驱糖尿病 地下“社交网络”帮作物“传递情报”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