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晨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11/24 22:10:30
选择字号:
不只是“抗菌剂” 石墨烯的双重角色被揭示

 

近日,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李东团队揭示了石墨烯从“抗菌剂”到“代谢调节剂”的双重身份。研究结果挑战了学界对石墨烯材料以抗菌性为主的传统认知,揭示了其在生物相容浓度下作为“代谢调节剂”的巨大潜力。该成果发表于《化学工程杂志》。

有机废水的生物处理是实现污染物去除和资源回收的可持续途径。将废水中的有机物通过厌氧发酵转化为中链脂肪酸(MCFAs),尤其是高价值的己酸(C6),是一条极具前景的资源化路径。然而,当前工业规模的MCFAs发酵仍面临生产效率低、电子传递效率不足和碳源利用不充分等瓶颈,限制了其经济可行性和大规模应用。

基于此,研究团队以乳酸为底物,采用多尺度分析方法,系统研究了石墨烯纳米片对厌氧微生物链延长过程的影响,旨在揭示石墨烯在生物发酵系统中的浓度依赖性效应及其调控微生物代谢的分子机制。

研究结果表明,石墨烯纳米材料对微生物代谢表现出显著的浓度依赖性双重调控效应。在环境兼容的低浓度(50 mg/L)下,石墨烯通过有利的纳米-生物界面相互作用,使微生物生物量显著增加了4.5倍,并将己酸的日产量提升了42.8%。

机制研究发现,在最佳浓度下,石墨烯既能作为“生物导电支架”促进生物膜的形成,又能充当“电子梭”,增强微生物间的电子传递效率,并通过改善微生物代谢提升细胞内ATP水平。

此外,高浓度(125 mg/L)的石墨烯则会破坏微生物群落平衡,干扰生物膜的形成,并将碳流重新导向价值较低的代谢物(如丙酸和甲烷),对己酸合成产生抑制作用。转录组学分析进一步揭示,石墨烯通过上调脂肪酸合成、直接种间电子传递(DIET)、群体感应和能量代谢等相关基因,实现了对微生物代谢的重编程。

本研究深化了对纳米-生物界面相互作用及其在可持续水处理技术中应用的理解,为开发石墨烯增强的微生物发酵系统、通过精准调控纳米-生物相互作用来优化己酸生产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和理论基础。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16/j.cej.2025.170190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迄今最全面最逼真的虚拟大脑问世 车上喝饮料不洒了?“黑科技”水杯来了
超加工食品正将年轻人推向前驱糖尿病 地下“社交网络”帮作物“传递情报”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