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汉斌,周玉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11/24 15:09:10
选择字号:
中国化学会202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召开

 

11月23日,中国化学会2025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在广州开幕,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等20余人,国家高层次领军人才200余人,青年学生代表2311人在内的参会代表共6300余人参会。报告会上还颁发了“中国化学会高分子基础研究王葆仁奖”“中国化学会高分子科学创新奖”“中国化学会高分子青年学者奖”三大奖项,香港理工大学教授刘冬生等11位获奖者上台领奖。

报告会现场。主办方供图,下同

本次报告会由中国化学会高分子学科委员会、华南理工大学主办,以“广聚高分子智慧粤合新时代华章”为主题,深度聚焦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高分子材料和前沿高分子等领域,在为期4天的会期内共设置23个主题分会场,包括7个大会报告、420个邀请报告、818个口头报告、371个快闪报告和2106个墙报。大会特别设立中美高分子论坛和中韩高分子论坛,为我国高分子学科的国际化发展搭建了高水平对话平台。

张希致辞。

“高分子不仅是一门富有创新活力和创造魅力的基础学科,也为化学工业和现代技术的发展提供了至关重要的支撑。”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化学会高分子学科委员会主任、吉林大学校长张希在开幕致辞时指出,科学之路从来不是康庄大道,科研平台期并不意味着失败,只是研究工作遇到了阶段性瓶颈,本身就是科研过程的一部分。他鼓励广大师生要积极从善于使用新工具、充分利用学术访问、拥抱技术革命、重视学术交流等几个方面突破学术瓶颈,并通过本次大会,充分交流、彼此启发,在突破自身瓶颈的同时,推动我国高分子科学的发展与进步。

黄飞作报告。

当天开幕式后还举行了4场大会报告。其中,华南理工大学教授黄飞系统介绍了其课题组在发展“氧化聚合与还原掺杂耦合”合成新策略方面的突破,成功制备出国际上电导率最高、空气稳定且可溶液加工的n型导电高分子聚(苯并二呋喃二酮),填补了自光电高分子领域开创以来高性能n型导电聚合物的空白。该材料已在高性能电容器、有机热电、电致变色等领域获得快速应用。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王树分享了发展细胞代谢驱动的高分子原位合成新方法,获得了活性可逆调控的“开关”型超分子抗生素以及细胞内原位自组装的超分子化疗体系;介绍了利用导电高分子独特的激发态性质与光信号放大特性,发展高灵敏DNA生物传感方法,实现了临床结肠癌高准确率分子诊断以及高血压个性化治疗。

颁奖现场。

华东理工大学教授林嘉平系统介绍了其团队发展适用于高分子特点的机器学习方法,建立AI性能预测模型,建立了基于基因组合概念的结构设计新方法。运用新研究范式,设计制备了一系列新型高分子材料。

此外,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教授陈晓东着重讨论共形生物电子界面——这种界面能实现电子设备与生物系统的无缝集成,在形变条件下保持功能稳定,同时实现感知数字化。报告还探讨了充分发挥共形生物电子在人机界面变革潜力方面亟待突破的挑战。

颁奖现场。

本次报告会以高分子科技在新时代国民经济社会中的重要作用为切入点,集中展示我国高分子科学与材料领域近年来的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为从事该领域研究和开发工作的科技、教育、产业工作者和广大青年学子提供广阔的学术与技术交流平台,促进高分子学科的可持续发展与创新,提升高分子相关学科交叉与前沿研究水平,对接国家重大需求,攻克核心关键技术难题,促进科研成果转化。

据介绍,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系列报告会始于1954年,每两年召开一次,是国内高分子学界最为重要、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学术会议。经过70年的创新发展,无论是会议规模还是水平,都有了令人瞩目的提升。下一届,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将于2027年在安徽合肥举行,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承办。

颁奖现场。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迄今最全面最逼真的虚拟大脑问世 车上喝饮料不洒了?“黑科技”水杯来了
超加工食品正将年轻人推向前驱糖尿病 地下“社交网络”帮作物“传递情报”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