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赵婉婷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11/23 9:12:04
选择字号:
我国首个核能工业供汽碳足迹因子发布

 

11月21日,中核集团在京发布全国首个核能工业供汽碳足迹因子。该碳足迹因子可精准计算出从海水变工业蒸汽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相当于给每千克核能蒸汽办了“绿色身份证”。

同日,我国第二个投产的核能工业供汽项目——中核集团旗下中国核电投资控股的海南核电“和气一号”同步向中核产业合作示范区稳定供汽。

据悉,江苏核电“和气一号”项目已稳定供汽超一年,为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提供480万吨工业蒸汽,相当于减少燃烧标准煤40万吨,等效减排二氧化碳107万吨、二氧化硫184吨、氮氧化物263吨,同时每年可为石化基地节省70多万吨碳排放指标,为地方打造万亿级石化产业集群、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作为核能技术与产业需求深度融合的又一示范项目,海南核电“和气一号”项目依托其1、2号机组,最大供汽能力为每小时50吨,为园区企业生产运营提供安全稳定、清洁低碳的能源保障。

“和气一号”相关成果发布和新项目投产,标志着我国核能综合利用从技术示范迈入标准化、规模化新阶段,构建起“热电联产”的绿色生态链。其成果将进一步向长三角、粤港澳工业集群复制推广,为我国“双碳”战略提供可量化、可复制的核能解决方案,彰显大国重器的绿色担当。

本次发布以江苏核电“和气一号”投产一周年为核算周期,按照国内国际产品碳足迹量化标准进行测算。数据显示,核能供汽碳足迹是燃煤热电联产蒸汽的1/600,是天然气热电联产蒸汽的1/100;核能供汽比化工蒸汽低碳优势更突出,比天然气更绿色。

此外,全球首个高温气冷堆与压水堆耦合工业供汽项目“江苏徐圩核能供热厂”已通过国务院核准;福清核电蓝色产业园供汽项目已开工建设;漳州能源等单位也积极开展调研论证,为下一步开展核能供汽项目工作作准备。

除此以外,中核集团还积极推动区域供暖、工业供汽/供冷、海水淡化、核能制氢、同位素生产等核能综合利用。据预测,到2030年,全国将有超过30%核电厂实现工业供汽功能,年替代燃煤将超千万吨,充分实现了核能综合利用与高耗能行业的耦合发展,进一步凸显核能的“零碳”价值。

中国能源研究会理事长史玉波,国家能源局核电司副司长李泽,中核集团原监事会主席穆占英,中核集团战咨委委员、原总经理顾军,中国工程院院士江亿,连云港市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李莉,北京绿色交易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乃祥,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所长张希良,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能源效率中心副主任谷立静,中能传媒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姜晓澜以及来自中国核学会、中国核能行业协会、中核集团和河北、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海南等地方政府及相关企业代表在京参与核能工业供汽技术交流会暨“和气一号”碳足迹因子发布活动,见证成果发布以及中核碳资产公司和北京绿色交易所签约。

“和气一号”核能供汽碳足迹因子发布活动现场。中核集团供图。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车上喝饮料不洒了?“黑科技”水杯来了 超加工食品正将年轻人推向前驱糖尿病
地下“社交网络”帮作物“传递情报” 乙烯可正向调控棉花耐冷性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