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第二届中国食品(农产品)药品高质量发展大会在京举行 |
|
|
“践行‘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的理念,将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三农工作委员会自成立以来,积极履职,主动作为,在政策研究、技术推广、产业对接、科普宣传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桥梁纽带作用日益凸显。”10月25日,在京举行的第二届中国食品(农产品)药品高质量发展大会上,中国食品药品企业质量安全促进会(以下简称中国食药促进会)三农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胡兆荣如是表示。
本次大会汇聚了来自国家部委、科研院所、基层党政领导、行业协会及知名企业的众多领导、专家学者与行业精英,共同探讨食品、农产品、药品三大领域协同发展与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
胡兆荣说,食品(农产品)药品产业作为永恒的朝阳产业,关系经济发展、民生保障和社会稳定,其高质量发展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依赖科技创新驱动,更加需要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的现代化升级。未来方向之一,是培育和壮大绿色、有机、营养、健康为代表的新型消费市场。
中国食药促进会会长毛振宾表示,该促进会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推动惠农政策直达基层、落地生根。引导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向乡村汇聚,成功对接了多个产业合作项目,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委员会做出了前瞻性的探索。乡村振兴,关键在人。为此,促进会牵头与北京大学联合举办了中国乡村振兴领军人才高级培训班,依托顶尖学府的学术底蕴与智力资源,为在乡村振兴一线的党政干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和企业家们,提供一个开阔视野、更新理念、提升战略思维与管理能力的国家级平台,通过系统性的课程学习、案例研讨与实地考察,致力于培养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兼具前瞻眼光与实干精神的领军人才队伍,为乡村振兴事业注入源源不断的优势力量。
十七届中央候补委员、中国农业科学院原院长翟虎渠谈到,不仅保障国人能吃上,而且中国农产品优质程度在不断提高,在我们这么大的一个国家,而且还是发展中国家,能做到这一点非常不容易。食药安全,食药同源,农产品、药品的质量安全关乎到民生的根本,是行业的生命线。现在我们国人的基本温饱问题解决了,翟虎渠认为下一步质量标准,还需要向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学习。包括动物福利也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翟虎渠表示,“我们要想健康,就要吃健康农产品,吃健康畜产品。”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院长胡小松特别提到,乡村振兴,要注重发展地方特色美食。而地方食文化,也需要进行规划和培训,保障高质量发展,面对科技、人工智能等的快速发展背景,需对美食产业的全产业链重新思考,向更营养、更美味、更有特色、更有质量安全保障、更高大上发展。国际化,也包括把中华美食变成弘扬中华文化的亮丽名片。
中国常驻日内瓦世界贸易组织原参赞贡锡锋透露,中国农产品出口,也遇到关税壁垒、技术壁垒问题。欧盟要求对食材需核算全生命周期碳足迹,从这方面要求来看,我国在化肥、农药使用方面的基础数据库还比较薄弱,这方面工作需要加强。农产品高质量发展,必然包括绿色、低碳。我们国家在向绿色转型,在规则制定方面,我们有能力,也应该主动参与相关国际规则的制定,比如茶叶的国际标准分类等。
现在很多食材吃不出应该有的香味,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戴小枫表示,也在于土壤微量元素的失衡,如今对健康的重视已经融入国家所有相关政策,与食品相关的全产业链。
财政部干部教育中心原副巡视员毛文勇透露,近年来中央财政在持续加大对食品安全的支持力度。
农业农村部原总畜牧师张天佐总结说,大家的共识还在于,现在不仅追求量,更要追求质,推动生物制造、智能农业、精准营养等前沿科技的突破与应用,加速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的现代化升级,同时坚守质量安全底线,共同守护国人“舌尖上的安全”与用药安全。

大会会场一角

中国食药促进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黄新望主持

中国食药促进会三农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胡兆荣致欢迎辞

中国食药促进会会长毛振宾做主旨发言

十七届中央候补委员、中国农业科学院原院长翟虎渠致辞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院长胡小松发言

中国常驻日内瓦世界贸易组织原参赞贡锡锋发言

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戴小枫发言

财政部干部教育中心原副巡视员毛文勇发言

农业农村部原总畜牧师张天佐总结发言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